收藏文章 

2015-09-22

推動環保 從自理垃圾開始

  提起環保,很多人都會舉腳贊成,尤其是氣候暖化問題逼在眉睫,不少人更樂於搶佔道德高地;但當要求他們離開郊野公園時,簡單地「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卻又可能有心無力。

 

人人講環保,但要做到身體力行,就不少人都是知易行難。

 

  漁護署上周在幾條行山徑及一個自然護理區再減40個垃圾桶,以免遊人濫用。原來現時在郊野公園範圍內,漁護署清潔工需要徒步收集垃圾,每次垃圾量甚至重達28公斤,而垃圾黑點往往又是山頂!過去五年,漁護署已逐步減少遠足徑上的垃圾桶485個至2,385個,平均每年減近百個,但減少後環境反而比前更清潔,故減少垃圾桶的做法被認為有效。

 

  落實環保,大家都知道要付出代價,至於付出多少才被社會普遍認為「值得」,都是每次環保議題爭拗的節點所在。「代價」不單止是金錢或物質上的,它可以是:一、付出的成本(包括時間);二、丟棄的便利;三、承擔的責任,以上其實都是向地球承擔責任的表現。

 

  筆者家住西貢,對鄉郊垃圾為患,深有體會。每逢周一早上,郊野公園範圍都堆滿周日遊人所遺下的垃圾,尤其是燒烤場的雞翼骨、包裝膠袋、水樽、燒烤叉等,或露營地點的地蓆、雜物等,都顯示港人有多喜愛香港的郊野。

 

  20多年前,筆者遊美國大峽谷,區內有間連鎖店的漢堡包索價5.9美元(約47港元),而紐約當時也只賣3.9美元,問為何如此高價,答說經營所產生的垃圾都要「用者自付」帶落山,包括建連鎖店時建築廢料的處理,以至日常用水、垃圾等,都要帶上山用,帶落山棄,故成本比世界級城市紐約還要高,難怪每年大峽谷接待四百多萬遊人仍可保持清潔,谷內商業活動受環保限制應記一功。香港郊野,甚至景點在管理上曾否借鏡,還是垃圾薰天?大家都要好好反思。筆者就早已身體力行,要求農場的義工帶走自己帶來的垃圾。

 

  中國不少名勝在未成「景點」前,的確山明水秀,一旦成為景點就污水橫流;香港的景點或未至於此,但如郊野減垃圾桶真有成效,便不妨落實執行。垃圾桶多少與拋垃圾、環境是否清潔,可能是「雞與雞蛋」的因果關係。「落實執行」是指:教育、巡查、檢控,並不能單靠在郊野公園出入口掛上橫額就當加強了教育。試想,在郊野亂拋垃圾而不被人發現十分容易,宣傳教育之外,配合嚴厲巡查、檢控,甚至加裝天眼,才能起阻嚇作用,而巡查檢控也不妨高調、事先張揚,畢竟這並非想「貓捉老鼠」而是加強遊人意識。以上無疑可能都是割雞用牛刀,但要環保,其道德之高尚就要付出相應高昂代價。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觀念固然需要加強,但如根本沒有製造垃圾又可不可以?

 

  同是華人社會,台灣環境相對較清潔,其家居減廢的經驗,以至垃圾不落地,就甚值得香港參考。

 

轉載自: 晴報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