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9-16

少賺的30萬100萬,都不是我的錢

  最近,和朋友們去台灣自駕遊,每到一地住宿,如果酒店大堂有免費提供的電腦,朋友們便在那裏,往「經濟通」的網站不斷追看股價。

 

  如果股價上揚,他們便興高采烈說哪一隻股票賺了多少錢,但更多的是,說哪幾隻股票賣得太快了;如果股價下跌,他們便垂頭喪氣的說哪些股票虧了多少錢,又後悔沒有在股價走低時買入股票。

 

  看著他們,想起自己,不覺可笑。當年在意大利的我,不也是一樣嗎?可能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見新鴻基的股價升上了65元,再看看東方海外已升上32元,思捷環球更上升至48元......

 

  哎喲,東方海外比我賣出的22元高很多,有10元,我買賣了兩萬股,又少賺了20萬;思捷環球更慘,我以30元買了兩萬股回來,但等了好久,仍然只漲了3塊,所以便賣了。怎知道她竟然升48元,少賺了30萬啊?

 

  於是,每一宗賺錢的交易都好像變成虧本的買賣一樣,散戶的心態就是這樣難以理喻。

 

  你不是賣了股票嗎?賣了的股票,怎麼可以算是你的呢?你怎麼還在計算她是賺了,還是虧了?

 

  像我,說甚麽東方海外少賺了20萬,說甚麽思捷環球少賺了30萬,除了她們早已給賣出去,不再屬於我之外,她們可不是獨立而存在的。

 

  我的資金有限,買入東方海外和思捷環球的是同一筆錢,買入新鴻基的也是同一筆錢。

 

  如果不是買入思捷環球賺了一點錢,我不會買另外一些股票;如果不是買入另外一些股票賺了一點錢,我便不會買入東方海外股票;如果不買入東方海外的股票賺了多些錢,我便不夠錢買入新鴻基的股票......

 

  那都是同一筆錢!說到底,我們散戶小投資者,那有那麼多錢?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便不會老是怨天怨地,更不會埋怨自己太早買入,還是太遲賣出股票了。

 

  在意大利,除了領悟到買賣股票的時機非常重要外,我還領悟到買賣股票的心態,才是致勝關鍵。

 

  所以在台灣的個把星期,我從沒看手上股票的股價,因為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待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金錢世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