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6-24

每月炒賣賺幾萬元,自封股神

  「你懂不懂買賣期權呢?」朋友來電問。

 

  「為甚麼問?」

 

  「沒甚麼,我上司說他玩期權,每個月都賺幾萬元,收入比打工還要多,每個同事都說他是股神。」

 

  朋友對投資完全沒有概念。以前賺多少錢便花多少,毫無長遠計劃,踏入35歲後,父親離世,男友離開,才驚覺退休保障的重要。

 

  問我怎樣安排退休計劃,我叫她每月把工資收入的15-20%買入中國人壽(2628)和建設銀行(939)的股票。

 

  「不管市況起伏,股價高低,以固定金額,長期買入,這叫平均買入法。」我跟她說要有恒心之餘,最重要是戰勝心魔,不要給市況和股價的變化影響,這些年來,她很有紀律。

 

  除了每月定時定額買入兩隻股票以外,每當出了花紅或有特殊收入,便把它們全數買入兩隻股票,至今已經儲了不少。

 

  期間她會不時打電話給我,問我關於一些投資的事,都是她的上司如何說,例如「每隻股票都升,但中國人壽好像日日跌」;又例如,「建行是否給人拋售」……等等。

 

  這些話題均超越了她的知識,亦不是她平日關心的,她的提問反映了她給別人影響了。

 

  她上司是個每天上班,看股市多於做正職的人。他喜歡和人討論哪一隻股票「當炒」、哪隻「潛水」……最近還玩起期權來,贏了幾次錢,便以股神自居,尤其批評朋友不應買入中國人壽和建設銀行。

 

  「如果他在股市上如取如攜,為何還要上班呢?」我問她。

 

  她不知如何作答。

 

  過去,她曾斷斷續續的說過一些她上司的情況。

 

  歸納來說,她上司四十歲左右,已婚,有一子,夫妻倆也一起工作,他是Sales Director,月入三、四萬元,有一百多萬元儲蓄。

 

  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在生活和財富管理上,他有不錯的職位、不俗的收入,不差的儲蓄,以及不少的「投資經驗」。

 

  「妳有否想過,若他在投資市場上那麼成功,為何他連一層自住物業也沒有啊?」我向朋友解釋,或許她的上司是「股神」,或許他真的每個月均可以在股市上賺幾萬元,比正職收入還要高,但如果他真的有這麼大的能耐,他為甚麼還在工作崗位上日日受他老闆的氣呢?

 

  他又為甚麼只得一百多萬元儲蓄?又為甚麼沒有自置物業呢?

 

  朋友上司和一眾散戶一樣,熱衷在股市上賺錢,希望一朝富貴。在牛市時賺錢,在熊市時輸錢是散戶的「生存定律」。

 

  最近,朋友的祖父於百歲高齡離世,留下了幾千萬遺產,全都是滙豐銀行的股票,均是他在六、七十年代買下來的。

 

  這些股票在過去每年提供百多二百萬利息(滙豐平均每年有3-4%股息)予她祖父生活,令他安忱無憂。現在離世,這些股票亦平分給眾多子女。

 

  如果她祖父每天希望在股市炒賣致富的話,相信他活不到100歲,亦不可能有幾千萬遺產留給子孫了。(待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金錢世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