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8-17

魔鬼眼神的受害者

  (續上周五)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他前後用了64年,在逝世前一年才完成這個偉大的作品。浮士德是一個真實人物,生活在15世紀的德國,他博學多才,人們說他有魔鬼幫助,才使他創造出那麼多奇蹟。在歌德的筆下,恃才傲物的浮士德是一個與魔鬼打交道的人,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他簽署一份協議:魔鬼將滿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將在浮士德死後拿走他的靈魂作交換。

 

  按照今天的方式介紹情節:浮士德是一個憤青,這是個憤青被鬼上身的故事。

 

  回到2007年,俄羅斯前高爾基劇場,歌劇《浮士德》舞台,飾演浮士德的主角是大歌唱家安德列夫。

 

  4月23日,安德列夫參加集體綵排。在第五幕的宮殿篇,安德列夫飾演已屆高齡的浮士德,此刻的憤怒是全劇的最高潮,在大運河前焦躁不安地與梅菲斯特對白,這是一段充滿了遏抑、憤怒的台詞,安德列夫到這時宛然變成了浮士德,充滿了憤怒的力量。此時,場下一名場景師在搬運道具,聲音偏大了些。安德列夫不滿地瞪向他,希望他能安靜下來。場景師接觸到安德列夫的目光,他的身體猛地顫抖了一下,呆立片刻,然後突然倒下去。他手指奮力指向安德列夫的頭部,一言未發,然後突然停止了呼吸。

 

  醫生在解剖場景師的屍體後,沒有找到死亡的原因,只能暫時以猝死作為結論。但歌劇院卻立即傳出了可怕的被詛咒之說:「是安德列夫用魔鬼的眼神殺死了場景師!」

 

  這只是魔鬼眼神的第一個受害者。

  (未完)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嚴浩 LIKE!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