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05-22

與父母同住 3大導火線爆爭執

  【晴報專訊】相見好,同住難。有調查發現,受訪父母及成年子女常因家用、家務分工及拍拖或結婚問題導致衝突,甚至變成不瞅不睬。負責調查的機構提醒,不瞅不睬是一種冷暴力,所造成的傷害較具體肢體暴力更傷人,呼籲彼此多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

 

(設計圖片)

 

  明愛向晴軒於2015年9月至今年1月,以問卷訪問了675名父母及成年子女。結果發現,近40%受訪成年子女稱因經濟問題而需與父母同住,另有24%受訪子女稱同住是為分擔租金或供樓費用。不過,分別有逾2成受訪父母及子女稱,家用問題會導致衝突,36%受訪父母投訴缺乏關心及問候,逾35%受訪子女則指遭侵佔或缺乏私人空間。5成受訪父母及34%受訪子女會對對方不瞅不睬。

 

婚後仍與父母同住人數倍增

 

  本身是蝸居部落發言人的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近年樓價及租金上升,劏房租金亦按年增逾1成。陸估計,結婚後仍與父母同住的人數,較5年前增近一倍。以公屋戶為例,約500呎單位住10人的擠迫戶時有聽聞,無可避免會發生家庭衝突。

 

因生活習慣不同,宋婆婆與同住的兒媳和孫女常發生衝突。

 

  宋婆婆獨居10多年後,患病兒子突然一家四口要求搬回「老家」與婆婆同住,婆婆心裏不願,但基於愛子之心而沒有說不,結果婆婆在生活上與兒媳和孫女常發生衝突,三代人近乎零溝通,但她不願兒子夾在中間,只能啞忍。後來忍無可忍,她最終要求搬家,卻釀成兩代人從此割席。

 

互相尊重為和諧的成功關鍵

 

王翠珊(中)指家庭成員溝通不足,或會引發衝突。

 

  明愛向晴軒高級督導主任王翠珊指,家庭衝突起初都是以吵架為主,但當次數漸多,爭執不斷累積後,其中一方開始為產生「交都唔同你嘈」的心態,不理會對方的說話和行動,形成不瞅不睬的零溝通模式。若日子久了,雙方再發生大衝突時,後果可達至離家等嚴重程度。王指,父母與子女同住,卻得不到對方理會,對事主的心理會造成很大傷害,她提醒,互相尊重是家庭和諧的成功關鍵。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人際關係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