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6-03

觀感趨負面 灣區居民來港消費意慾減

  【晴報專訊】香港品牌在大灣區的吸引力下滑,廠商會及品牌發展局調查發現,大灣區消費者已逐步淡化來港購物的慣性,逾半人情願在當地購買香港品牌,其主因是對香港觀感趨負面,憂不能重振本港形象,或連累港商長遠發展。另內地教育部昨提出建議,本港宜將普通話教育融入考評體系,並確立簡體字的法律地位。

 

  是次調查於去年7至10月,在澳門及大灣區9個城市訪問逾1,700名消費者。結果發現,整體受訪者的購買行為趨理性,部分人對品牌忠誠度已軟化,反而注重品牌的差異化利益、情感價值等。

 

受訪消費者對香港品牌整體印象仍良好,優點包括質量好、時尚、安全、性價比高、可靠等。

 

  調查顯示,37.9%受訪者最愛香港的美容及化粧品,其次36.4%是珠寶鐘錶,而食品及飲料、服裝及配飾則分別有32.6%、31.8%。受訪者對香港品牌整體印象仍良好,優點包括質量好、時尚、安全、性價比高、可靠等。惟調查發現,受訪者對香港印象轉差,可能與近年兩地社會關係轉變有關。逾50%人傾向在當地購買香港品牌,甚至不介意產品溢價5%至10%;受訪者又認為港商在網上宣傳力度不足。

 

內地教育部倡普通話融入港考評

 

  負責調查的法國里昂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陸定光認為,港商在大灣區面臨「不進則退」的風險,建議加緊認識內地「Z世代」的消費模式、投資設立實體店、以及改善網購和配送設施,加強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力度。

 

  另內地教育部昨首次發表《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提出建議香港將普通話教育作為政策,適度融入考評體系,使小學、初中、高中的普通話教育能夠連貫銜接,增強教與學的動力。報告又分析香港「兩文三語」的現狀,提出在法律上明確普通話與簡化字的地位;粵港澳三地應加強語言人才培養協同規劃,香港及澳門分別發揮英語及葡語的輻射作用。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灣區 #來港消費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