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5-08-05

前港隊泳手 創運動心理公司

  運動心理學漸漸為體育界所重視,但香港的運動心理學家卻不足20人,運動心理顧問公司「Inner Edge」創辦人、80後盧綽蘅是當中新血,她更是大中華區第一位獲得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協會(AASP)認證的運動心理學顧問。

 

盧綽蘅說:「我以前是泳手,認識了很多教練,有些甚至是看着我成長,他們都很支持我,也幫我宣傳和介紹生意。」

 

  作為前港隊泳手的她,深明運動員所要面對的比賽壓力往往不為外人所道,當日她也是因為比賽壓力爆煲,才放棄游水運動。現在她換了角色,以過來人及專業顧問身份,助香港運動員突破心理框框,提升表現。

 

  盧綽蘅由4歲開始習泳,10歲已經開始代表港隊比賽,直到12,13歲,漸漸感覺到壓力,「比賽前會睡不著,很緊張。」她曾代表港隊出戰短池游泳世界盃,教練更對她寄望甚殷,希望她能取得雅典奧運參賽資格,「可是參加奧運,除了要達到某個成績,還要視乎其他泳手的表現。」壓力愈來愈大,也影響比賽表現,「最終還是去不到(奧運),我覺得很失敗。游水不是我專長。」當時又適逢會考,結果她在16歲時,決定放棄游泳運動,專心讀書。

 

先做義工 後接Freelance

 

  「到我考完會考,我仍在想,為甚麼我不能應付壓力?國家隊運動員的比賽壓力還不是更大?」她上網搜尋有關資料,認識到運動心理學,更立志循這方面發展。一如其他範疇的心理學,要從事相關的專業工作必須學士畢業後再修讀相關的碩士課程,於是她在港大心理學畢業後,即前赴美國波士頓大學深造應用運動心理學。「我想直接接觸運動員,提供輔導之類。」

 

  2013年,盧綽蘅畢業回港,於一間服務自閉症小孩的機構工作,公餘時再主動接觸一些體育隊伍,包括香港棍網球隊,獲隊方邀請,以義務性質負責球隊的運動心理學工作,更曾隨隊出戰世界賽。去年她考取到AASP專業資格,於是辭掉正職,以Freelance形式,為多支體育隊伍提供運動心理學服務。

 

一對一輔導 教放鬆技巧

 

  盧綽蘅指,香港大約有不足20名運動心理學家,大多從事研究工作,也有小量在香港體育學院工作,但只服務精英項目的運動員,「但不止精英運動員需要運動心理學,哪怕是業餘運動員也有這方面的需要,因為他們都想更進一步,超越自己,有更佳臨場發揮。」

 

  她由是決定自立門戶。本年3月,「Inner Edge」正式成立,位於尖沙咀的辦公室6月正式開張,主要為運動員提供一對一的運動心理顧問服務。運動員最常見的情況,是比賽前覺得很緊張,「我就會教他一些放鬆的技巧,例如揀適合的音樂來聽。基本上每個運動員的情況也不同,有些是天生就很容易緊張,也有些是要到重大賽事才會顯得緊張。也有些運動項目,例如短池游泳等,運動員不但不想放鬆,反而覺得自己狀態不夠投入,我就要助他投入亢奮情緒。」

 

  輔導節數和價錢按運動員情況而定,一般每星期一節,每節50分鐘。而由開張至今,Inner Edge約服務過十多名運動員,當中以游水運動員比例較高,也有標槍、長短跑等田徑項目運動員,有港隊代表,也有中學校隊成員,不過全職運動員卻只佔少數,「只要服務能夠幫助到子女,很多家長也肯願意付出。」

 

  盧綽蘅指,客人以女運動員比較多,「女生比較不介意接觸心理學,相反男生會覺得尋求心理顧問是懦弱的表現。再者,女生比較容易向家長透露自己的心理狀況,家長從而會主動找專業人士幫助。」

 

  跟運動員會面時,盧綽蘅偶爾仍會想到自己昔日的泳手生涯,「不過我不會分享自己太多,因為他是客人,付了錢,這50分鐘就是屬於他的。」她續說:「但我也會想,如果我一早認識到運動心理學,比賽時可能會表現得好一點。」

 

Source: HKET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創業兵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