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5-16

新一代搞特色市集 攻文青市場 禁絕淘寶貨

   當商場被各大連鎖式店舖進駐,以售賣手製飾品、環保番梘的手作市集成為「清泉」,隨着愈來愈多市集於周末舉行,各手作市集變得有自家特色。

 

 手作市集「A Nice Place to」創辦人程浩然(左)及林嬌(右)

 

  手作市集不止作買賣,更是宣揚生活品味及理念,有搞手為促進人與人之間交流,舉辦小型手作市集;每次設不同主題引發深層次思考,同時亦透過「起底」嚴選手作品牌,以吸引一眾文青。

 

 手作市集「A Nice Place to」創辦人程浩然表示,部分市集欠缺交流的概念,客人亦只能走馬看花,其市集檔攤雖少,但客人能駐足交流。

 

  80後程浩然在觀塘工廈租用面積約千餘呎地方,平日是攝影室,但周末會化身成手作市集「A Nice Place to」。市集不走大型市集路線,反之每次選約20個手作品牌,背後目的是冀「提供一個人與人交流的空間。」

 

  大型市集可容納80至100攤檔,惟程認為,部分市集欠缺交流的概念,客人只能走馬看花,反之「A Nice Place to」檔攤雖少,但客人能駐足交流,吸引一班20至30歲的文青。

 

每次不同主題 思考生活 

 

  他直言,市集每次設有不同主題,冀引發人對生活深層次的思考,如市集曾以「五感生活」為主題,指在忙碌的生活中,城市人眼、耳、口、鼻感官已變得麻木,冀透過小市集中聞到的香薰油、聽到的故事,讓參與者放慢腳步,重新發掘生活的靈感。

 

  他直言,沒能力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靠的是口碑,由2014年至今已舉行16次市集,而為期兩天的手作市集,平均可吸引近2,000人次。

 

 手作市集「nomad nomad」創辦人(左)黎加行及(右)高穎琳。

 

  兩名「90後」黎加行及高穎琳於2014年成立「nomad nomad」,舉辦手作市集及展覽,並以「抵抗地產商」為其理念,堅持「不入商場」舉辦市集。二人解釋,商場租金高,兩天約4至5萬元,成本被迫轉嫁於手作人,故現時選擇於工廈、兆基創意書院等地方舉辦。

 

舉辦前半個月 進行招募

 

 

  手作市集如雨後春筍,二人直言市集變濫,須重新審視發展方向,她們舉辦市集,冀引起社會大眾關心農業、環保等議題,故會免租予本地農作單位、社會企業等,有時亦舉行電影播放、工作坊,吸引不同的群眾。她們指,每次人流亦不一,單日可吸引幾百至幾千人。

 

  有質素的手作品牌是市集重要吸引力,兩個手作市集均對「淘寶貨」下封殺令,只挑選由手作人親自設計或製作的品牌。

 

  程表示,每次均收到50至60名申請,按品牌的概念、質素等作挑選,他們亦會於申請者的Facebook(fb)專頁「起底」,從手作人跟客戶互動,留意手作人質素。

 

  程表示,大概於市集舉辦前的個半月進行招募,亦避免與大型的手作市集「撞期」影響人流,但若同區有數個市集同日舉辦,則可以帶旺人流。

 

  高則表示,每次均花時間與手作人溝通,曾將類似手作品安排於同區,終卻影響手作人生意,故現採用先到先得的方法,既可鼓勵手作人及早到場預備,亦可挑選自己認為的「靚位」,避免引起爭執。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內地再增8個自由行城市,餐飲業倡設大灣區身份證,以便利更多人來港消費,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

更多創業兵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