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3-28

滿族八旗八大碗

   近期翻過一本由愛新覺羅.瀛生著作的《老北京與滿族》,書中深入淺出介紹了北京與滿族的連結,原本是東北白山黑水土著居民的滿族,於清初大量移居關內,以北京為中心而不斷延伸,發展至今,滿族的文化在北京城中,例如日常的「京片子」言語表達、飲食、戲劇曲藝以及玩樂物品上,其影響已經成了北京獨有的文化部分。

 

北京的滿族文化

 

  北京要大力發展推廣以文化歷史為基礎的旅遊項目,滿族文化歷史正好是其中一個最好的取材,而北京市郊的懷柔區日前宣布投資4億元人民幣改造以「滿族八旗」為主題的文化新村,按計劃將滿族八旗方位排列順序,對現有的長哨營、遙嶺、七道梁、項柵子、二道河、八道河、上孟營和老西溝這8個古村進行仿古復原、改造及加建等,希望將三百多年前滿族八旗兵團的古貌重現。八旗制包括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和正紅旗,後再增設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

 

  清朝時,北京內城有八個城門,分別八旗軍守衛,大致分布為兩黃旗居北,兩藍旗居南,兩紅旗居西,兩白旗居東。懷柔的長哨營和喇叭溝門一帶,滿族人自清初開始由瀋陽城外遷居於此,目前當地可以說是北京中滿族人的主要聚居區,因此形成了當地滿族特有的文化和民間風俗。

 

滿族八大碗

 

滿族小吃及點心

  不少朋友曾經問到,北京到底有沒有北京菜?這問題真的有點不容易回答,因為發現北京真的沒有明顯代表自己的菜系,如果想了解代表北京的菜,筆者覺得不妨可以參考滿族習俗中的「二八席」,就是滿人每辦紅白二事招待客人的大菜叫「二八席」,就是八大碗為葷菜,八大碟為素菜,根據經濟狀況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是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溜等烹飪手法,而且以肉居多,菜式中通常會有扣肉、酥肉、滑肉、粉蒸肉等。目前在懷柔因為仍聚居了很多滿人,當地的村民的農家菜亦有點「二八席」原有的風味。

 

小吃驢打滾

 

  另外,非常可以代表北京的食品算是滿族小吃及點心,包括炸元宵、豆麵年糕、驢打滾、碗豆黃、黃米粽子、粘火燒、小窩餑餑、油面(食合)烙、灌腸、炒肝兒,薩其瑪等,這些北京小吃都是深受著東北滿族的影響而成了今天老北京的地方特色。下次你們到北京旅遊可以多買剛才提到的北京小吃,那一口香軟甜軟的薩其瑪及充滿豆香的碗豆黃或許已經不再是一般的小吃,其實是承載了清朝、滿族的文化歷史,以美味小吃的外表向你呈現。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京城札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