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6-11

持久有恆的自學動力

  我家的三個寶貝性格各異,喜好不盡相同,然而三個都能學有所成,我們很自然是被追訪的對象,探究我們用了甚麼方法去達成目的。

 

  要三個孩子自學成功,當然要順應其個性而行,然而,我們灌輸給他們的求學理念卻是一致的:

 

第一:知識是別人偷不走的寶富

 

  尋寶不是歷來的冒險家和探險家窮一生精力去追求的嗎?!深深植在腦海的財寶,就算金融海嘯來了不用怕,地震山崩發生了也不用驚,只要一天活著,英雄還有用武之地。

 

第二:書是為自己讀的

 

  爸媽希望子女讀書,並不是要子女將來賺大錢,為供養自己。父母想他們讀書,是要他們明白道理,懂得做人,不為他人添煩惱,能夠為人民謀福祉。

 

第三:因為書是為自己讀,所以書要自己讀

 

  每一個為父母者,極希望做到如武俠小說中的師父,雙手向徒兒背部一按,便能把他們的任督二脈打通;若能仿傚大師輩,瞬息間便把自己的畢生功力轉移給他們,此舉更是為父母者夢寐以求的奢望。奈何讀書猶如吃飯和如廁,非要子女親力親為不可,所以書一定要子女自己讀。

 

這三個理念可透過遊戲帶出:

 

  例如父母把手放在子女的頭顱上,說要取走他們所學的東西,比方是英文字ABC,或是他們學識唱的兒歌。這樣使他們明白到所學的,別人是沒有辦法拿走他們已有的知識。這證明了知識是別人偷不走的寶富。

 

  帶小朋友往商場,問其喜歡去的商店,命他們從商場指南找出要去商店的位置,父母不要替他們引路。到餐館用餐前,命他們自己從水牌中或餐單上點出自己喜愛的食物,不要為他們效勞。這樣他們便有學習文字的慾望。

 

  若他們能從餐單的文字中,找出父母喜愛的食物,更應特別嘉許。這證明了學識了中文和英文,不但自己不用求人解決問題,還可幫助別人。這就是書是為自己讀的好處。

 

  帶出第三點,那更是容易,當他們肚餓時,先延遲他們吃東西的時間,當父母一邊吃食物時,可以問問他們有甚麼感覺,他們便能領悟要領—自己沒有東西到肚,又怎會不肚餓?

 

  再者,父母可將老師要孩子記熟的課文如《弟子規》等一小段,自己先背熟,再學大師父那般向他們傳功,再命他們立即背誦出來,看看他們有甚麼反應 — 他們也許只能背出一、兩句。

 

  如果能使子女明白求學這三個理念,下一步驟便是激發其好奇心和興趣,好讓他們在不用監督下都能自主學習、愉快學習、終身學習。

 

  明白求學的理念,他們多能開開心心上學去,多能認真留心聽老師的教導。

 

  不明白求學的理念,如何能持久有恆地自我學習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