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2-07

假貨現象 死結難解

  最近香港奶粉成為內地人的熱購商品,水貨客南下搶購,令奶粉長期短缺。本來香港奶粉商的供貨策略,一向以香港本地市場作服務對象,根據本地人口及需要,去計算供貨量、以及安排貨運物流等。但一旦奶粉成為水貨運返內地,需求數量不明,奶粉商無法應付,市場供求失衡,才會出現爭購奶粉的混亂情況。

 

  「奶粉荒」席捲全港,終於導致港府出招打擊水貨客以穩定供應,包括即設24小時訂購奶粉熱線、盡快修例限制每名成人最多攜帶2罐奶粉出境、擴大水貨客黑名單及拒絕疑人再入境等。但根本問題,恐怕是內地的假貨現象充斥,香港這個購物天堂自然成為水貨客的至愛,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港府解決了奶粉荒,可能明天又會出現這個「荒」那個「荒」,中港矛盾這個死結始終難解。

 

  甚麼是假貨﹖假貨係仿製品,模仿真貨而成,包括翻版在內,俗稱A貨。如果涉及牌子,就叫冒牌貨。假貨當然比正貨平,將貨就價,品質差劣,而假貨商則可獲取高額利潤。假貨若是冒牌貨,便屬侵權產品,可以通過法律途徑檢控。有些假貨,不只是假,而且有害,特別是食物方面,被稱為黑心食品。

 

  內地的黑心食品,包括有地溝油﹔有2005年至2006年由工業鹽包裝成的假食鹽,長期食用恐會致死﹔有為掩飾陳米腐味,並減少釀造時間,添加化學藥劑的毒米醋﹔有採用工業用甲醇製造的假酒,恐會導致失明甚至死亡﹔有用真假酒混合製成的黑心啤酒﹔或在養殖工程大量使用氯黴素的有毒海產﹔有含有禁藥硝基呋喃的毒蝦﹔有因水質污染含有過量重金屬鎘的有毒大閘蟹﹔有以琉璜燻蒸漂白,含二氧化硫的毒銀耳。

 

  另外,還有黑心粉絲含有可致癌的工業石蠟﹔有黑心湯料含有可損害肝臟的軟化劑﹔有被驗出含有殺蟲劑的毒生薑﹔有驗色加工的假普洱茶﹔有用大菜製造的瓶裝燕窩﹔有在中國製造的「日本白蘿蔔」,含有足以致癌的殘留農藥二硫代胺基甲酸鹽﹔有用工業用化學原料浸泡處理的毒蘑菇,可損害視力、肝臟及腸胃工能。至於毒奶粉以至毒狗糧,都是含有劇毒的三聚氰胺。

 

  假貨現象,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處於經濟轉型期,法制不明,法律漏洞太多,而出現假貨的原因異常複雜,包括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文化方面,是誠信的缺失。中國傳統雖講誠信,但改革開放導致對傳統文化的迷失,以及基於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動搖,而文化的不自信很容易帶來現實的失衡,一切都向錢看,不顧任何後果了。

 

  北京師範大學的吳安春教授曾認為,誠信的缺失主要源於三個問題的背離:其一是道德知識與價值的背離;其二是道德認識與信念的背離;其三是知與行的背離,歸結起來實際上是個信念問題。

 

  西方也講誠信,但不同中國。西方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商品交易規則,逐步上升為一種制度,凝聚為全球通用的一些規則,在現實生活發揮著具體而剛性的作用。中國的誠信文化總體上沒有轉化為制度,只是在思想、道德範疇發揮作用而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