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1-11

好死亡,壞死亡?

  說來可愛,當與一眾好友聚首時,大家少不免愛「想當年」,總愛聊著兒時哪卡通節目、哪模型最牛。我總插不了口,看著人人口若懸河我卻乾瞪眼。全因我這笨笨腦袋不中用,對童年半點線索也找不到,像一生下來便是十七歲,對十七歲前的記憶偏苦尋不獲。

 

  但詭異的是:我生從何來,死後去哪,為何生在此處?這倒是我有意識以來,腦際徘徊不退的清晰問句。於成長過程中,偶爾向師長們請教,滿以為學識淵博的前輩應能輕易解答,但竟迴避居多:「這些對你前途沒大關係,別胡思亂想,你現該集中於學業上。」大人的話定當有理,故這類「小事」便從此擱置心底!

 

  到忽爾大限將之,這些心底問題頃刻湧現。摯友一句:「老實說,你怕死嗎?」我牢牢對著虛空發呆老半天也答不出來,最後還他一句老實話:「我真不知呢,未試過嘛……怎答你!」老友猜我素來硬朗慣、夠堅強,理應大派定心丸般說著甚麼不怕死、哪會怕死之類的公式答案,豈料我真的「如實」地回話,語塞當場。此對白發生於若干年前,也真多得他提問,讓我重新反芻這久違了的質疑。

 

  來到加國,日夜與大自然為伍,且開始了禪修之途,於生活中加深了聞思修證的紮根,從觀察周遭景物,漸漸地像了悟到另一出口:當你來個「片面」的看法,是有生死之說;但若當你提升上來,能看到宇宙大舞台的整體運作,一切無非不斷在變化、生生滅滅、替代變異……整體上沒有甚麼死亡不死亡。

 

  就以天上的雲兒為例,白雲漂浮於半空,當聚集到某一情況下,要下雨了,那白雲便消散幻化為雨水。以片段式看:對雲而言是「死」,水是「生」;稍後遇著溫度驟降,水變成冰,此時水「死」而冰「生」;過一陣子,天氣回暖,冰溶化了,其「死」再換回水的「生」,故若只取片段或以獨立個體而言,才有「生死」之說,但宏觀一點,還不是一切在變? 而所有變化均由因緣而生,亦沒甚好壞之別。

 

 

  又如蓮花嬌艷地莊嚴法界(編按:莊嚴法界為佛學用語,意指令世界更美麗)一段日子,到了凋謝時,其所謂之「死」便造就了蓮藕的「生」,到了蓮藕煮熟跑到你肚子裏,蓮藕之「死」是為你果腹呢,那有何不好?再看矜貴的靈芝是要生在已死去的枯木上的,沒有大樹的死,何來靈芝的生?

 

  當放眼眺望天地宇宙的種種,幾乎每東西也在告訴我「緣生緣滅」之道理,一切乃大道之法,大自然運轉之規律而已。而於這宇宙舞台中,你我也是當中一員,故自然離不開此法 。而從中給我的體悟的,且看下回分解。(下回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更多不藥而癒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抗癌 #心理情緒 #銀髮族 #生死教育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