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5-08

「公車上書」新演繹

  本文所寫,並非清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的,代表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那次公車上書,而真是關於「公車」的一次「上書」。

 

  公車,是相對私車而言,指政府機關用車;而所謂上書,自古多指下級對上級提出書面意見,如今平民百姓或媒體對政府問政,大概也可算是上書的一種形式。

 

  四月底,深圳市政府組織的綠色出行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四家媒體記者輪番發問,想知道「深圳市有多少公車?」。可是,猛烈的發問,也無法讓相關部門負責人鬆口,參加發佈會的深圳市交警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委三家單位顧左右而言他,現場表演中國官場厚黑學絕技——踢皮球,互相推卸,誰也沒能給出答案。深圳到底有多少輛政府機關用車,一時成為「絕密檔案」,引發無數猜想。

 

  事件除了讓深圳市政府機關用車數量更加虛無縹緲外,官員們諱莫如深的態度讓人匪夷所思,相互踢皮球的能力,更讓人歎為觀止——振興中國足球的力量原來在官員隊伍裏!

 

  且看如下表演:交警局接到記者踢來的「皮球」,不做停頓,立刻把球傳給了市發改委,市發改委不慌不忙帶球突破,又將球傳給市交通運輸委,市交委含糊其辭,將記者們晃得暈頭轉向,最後這場記者和官員的較量,在主持人的一聲哨響下結束。

 

  深圳市有多少公車,似乎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官員們不做答,無非三種可能:一是不知道,一是不想說,還有一種是不能說。

 

  「不知道」實難交代。作為負責人,竟不知道自身所負責事物的具體數量,其業務能力之低下,可見一斑。如果不知道,是「失位」;

 

  「不想說」則實屬不該。納稅人有權知道自己所納稅款去向何處,而媒體作為百姓瞭解政府運作的管道,當然有權代表納稅人發問,更何況發問是媒體的天職,而政府官員作為「人民公僕」,當然有義務回答。如果不想說,就是「失言」;

 

  「不能說」更不能容忍。百姓可以「不造謠(言)、不信謠,不傳謠」,前提是政府部門要在玻璃屋而非暗箱中管治,將所作所為擺在陽光下,讓百姓監督審查。相反,對一切遮遮掩掩,欲言又止,還打著官腔天南海北避重就輕地回答記者提問,待到有一天,大家發現當初不造、不信、不傳的所謂「謠言」,居然是真的,政府的信用也會破產。如果不能說,便會「失信」。

 

  時隔一百多年,雖然康梁等人早已逝去,百日維新早已失敗,但關於「公車」的「上書」正在進行,雖然某些「失位、失言、失信」的行為,令答案依舊是鏡花水月般撲朔迷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