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5-12

被打壓養成的「偏激」

  最近從報章上看到,尼日利亞激進伊斯蘭組織接連綁架幾百名女孩並威脅把她們賣作奴隸,以懲罰他們接受西方及基督教的教育。報道中以「極端」、「邀進」等字眼形容該伊斯蘭組織,這是傳媒形容該類組織的常用字眼。每次當我看到這些形容詞總覺得有點心酸,因為在我的認知中,伊斯蘭教教義非常溫和,但卻每每跟「邀進」連接在一起。

 

  何謂「激進」、「偏激」?一小撮人難以控制個人的情緒,是「激進」;但當一大群人亦同時無法自控情緒,做出有違常理的事,是否仍然是「偏激」呢?甚麼事情能令多達數千或數萬人同時變得「偏激」?是否因為他們長期受到打壓、遇到不合理的對待而無法宣洩?當我們說別人「偏激」,是否因為我們曾經不合理地「偏激」對待別人,令他們變得更「偏激」?

 

  收音機上聽到有位女聽眾說不明白現今的年輕人想法為何如此偏激,以往他們年輕人時候也只默默忍受。說得沒錯,以往我們甚麼都會忍受;或許正正因為現今的年輕人看見不合理的事會沉不住氣,才會被我們這些被現實折磨已久,沒有感覺的「麻木」成年人認為「偏激」。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維基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