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0-22

中英合作 利之所趨

  國家主席習近平赴英進行國事訪問,政治上,有其拆解美國圍堵的政治作用,而英則當然較著眼於金錢利益。今次中英間政治、經濟利益的交換十分正常,大家宜以平常心,看待是次習總訪英。

 

習近平訪英,各界的焦點都落在經貿合作上,可見兩國看重的是實際利益,多於門面外交。

 

  英國政界關注中國參與興建當地核電站之餘,也如常提出關注中國人權狀況等問題,商業合作會否是談人權的關卡,不得而知,但「睇錢份上」—只有永遠的利益而無永遠的敵人,相信就是中英關係,甚至任何國際關係的最佳注腳。以為英國對中國友善,她從此就會疏遠美國?大家不必太過高興。

 

  對中國的最高領人,英國的「最高規格」就只是派女皇的大管家接機?這雖較難令中國人理解,但其後的歡迎儀式,包括禮炮、騎兵檢閱、白金漢宮的女皇午宴等,都是相當罕見的禮待。

 

  有很多人看到習總獲這些禮待就興奮得過度,以為中國真的「超英趕美」、從此「站起來」、英美兄弟關係從此疏離等等;但請勿太天真,全都不是,英美有其根本性的利益,兩國關係亦有其歷史淵源,中國不要為此沾沾自喜。

 

  回想上世紀50年代,中國建國之初,為突破西方國家箝制,於是成立貿易促進委員會(貿促會)專責經貿事宜,而英國則有48家集團(48 Group),在西方未正式承認當時中國時,就打著「中英貿易平等互利」旗號,與貿促會合作,在商貿上先行破冰,今次中英若促成任何經貿合作,其實都與這「傳統」一脈相承—以利益為先。

 

  英國講實際利益,商家當然樂於破冰,他們不但無國界,也沒有任何意識形態,純以金錢掛帥。

 

  英國王儲查理斯與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友好,一向對中國並不太友善,但六四後,他卻因香港的大型基建計劃,與當年中國總理李鵬握手,成為西方首位在六四後向中國示好的皇室成員,無他,為的是英國能參與玫瑰園計劃,取得有關定單。可見英國著眼實際利益,多於其他。

 

  美、日以跨太平洋夥伴合作協定(TPP)應對中國亞投行、「一帶一路」等動作,今次習總訪問加入了亞投行的英國,以架空美、日同盟,這些微妙的外交博弈的招數,似更比英國有興趣的核電技術更加高深。

 

  旁觀者未必懂得這些招數的精妙,但可以肯定,英國會得到不少好處,不過,倫敦在亞投行中,直接得到的融資業務和發展的機會,恐怕會削弱香港在相關領域上的地位。

 

  弱國、窮國無外交,30年前,沒有多少人可以想像,中國今天能獲英國的禮待;哪怕是在英國的唐人街,中國的地位可能也不高。國家要富強,才可真正讓其人民站起來,暢行天下。

 

轉載自: 晴報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