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12-24

送禮收禮的禮儀

  聖誕節,難免有好多禮尚往來的送禮「活動」。朋友Linda說,送禮好頭痛!身邊一直都常常聽到「送禮好頭痛」這些聲音。相反,筆者由細到大,卻好享受買禮物,包禮物,送禮物這三步曲。當中,就是一份未送禮而自己先歡樂的喜悅。那是一份讓自己先陶醉的心情。我的信念是,想別人開心,自己先要開心;才有開心的思緒行為「滲」出去,令對方喜悅,也是自己開心的動力。

 

  朋友因買禮物而頭痛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不知道買甚麼禮物合對方心水或需要。

 

  (二)優質的禮物,價值可能超出負擔;普通價值的禮物,又怕對方看不上眼。

 

  (三)選中的禮物,又怕對方已有,或有更好的,怕自己買了給對方變為「不等用」,分分鐘轉送了給別人。

 

  (四)價值太高會惹來敏感猜測,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妒忌。

 

  (五)怕與其他人一起拆禮物時,自己的禮物被比下去,或顯得不夠大體。

 

 

  其實,有以上的考慮,都是人之常情。也是因為,一般人都會「諗多了」,弄得自己「團團轉」。有一點,值得與大家分享:

 

  送禮,很大程度是送上關愛的「心意」給對方,不是「代買」、「提供」、「補給」、「布施」。付出自己心意而對方又非常歡喜接受,可能就是「bonus」。只要不是差距到「離晒大譜」,受禮者是否懂得欣賞禮物,送禮者只需要懷著喜悅及祝福之心,相信已經「做好本份」。

 

 

  再說,已(送)出之物,就是對方的;對方喜歡怎麼處理這份禮,基本上已不是送禮者要管的事,隨他人之所好所為,就是尊重。如果希望人家收了禮而又「應該」喜歡及雀躍,那是對人「有進一步要求」了。簡單直接說,就是不「要求」對方如何擁有,如何珍重處理;這樣,送禮者樂得輕鬆,對方也不用太顧忌。

 

  送禮,是心意;讓對方收受的時候,得到喜悅。不需要「本末倒置」,禮物本身,也不是用來填補對方的「欠缺」或「空缺」。其實,很多人都會送禮,但未必關注送禮的禮儀;又有很多人都會收禮,同樣,在收禮時,未必好好處理收禮的禮儀。雙方的小小禮儀,都可以令事情「特別窩心」。

 

  有些送禮及收禮的禮儀,值得分享一下:

 

  1. 盡量別讓人知道你是以轉送別人的禮物來送給對方。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 送禮也要考慮收禮者是誰,考慮一下風格及品位;對有些對象要有不同的做法,否則,太過隨心隨意就變成輕率及魯莽。

 

  3. 收禮者收禮物時,應雙手接禮;說聲道謝之餘,也應用心正眼看一看對方及禮物,能由衷感恩多謝是最「窩心」的;即使說話不多,以眼神及笑容來道謝也是好好表現出這份「禮」。

 

 

  4. 收禮者將禮物接過後,好好的欣賞一番然後放在恰當位置,這是禮的「反應」;會令送禮的人感到被尊重及舒服。切忌說「啊!多謝,放下吧!」,連接都不接過在手,就實在太輕視別人的心意。很多人推說「熟不拘禮」,但這基本應有的禮,會嚴重影響「後世」的作風!對己對新生代,都不是好事。

 

  5. 收禮者也別把禮物看不到三秒,就隨手放在一旁;然之後又像「阻住」的模樣,把禮物移來移去。是很不尊重的表現。

 

  6. 收禮者懷著感恩心收禮,重覆的說著「好喜歡(名字)送來的禮物啊」,常提著別人的名字,會令人很窩心的。

 

  送禮物,畢竟有些共通性的「不」,包括:

 

  1. 不宜有宗教、種族聯想、或特別從神秘色彩濃厚的地方買來的禮物,會易生憂慮及恐懼。

 

  2. 不宜過於貴重,令人回禮時有壓力。

 

  3. 不宜送上在二手市場買來的物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