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1-14

你會因應場合穿衣嗎?

  從小在香港受教育讀書,一直以來,從來都沒有任何科目、或課外活動、或甚麼項目之類,教導何謂場合的著裝認知。

 

  一直以來,從小都是「好彩」,有大姐姐朋友略為指引著裝選擇,看電視知道香港小姐選舉有不同著裝的分別及作用,又看看雜誌時裝版,但都不是正統導引場合與衣著的認識。後來,人愈來愈大,就會想,到底為甚麼沒有這類別的課題?

 

  真的不重要嗎?真的不值一提嗎?真的可以聽聽這位問問那位而學懂嗎?真的就憑看看雜誌就明白掌握嗎?真的每個人都有時間自己學,自己摸索嗎?又真的是自學得來而「不錯」嗎?

 

  早在傳媒工作的日子,就一直因這情意結而做了些時裝版頁,說說場合,談談衣著。但是,都只是這些說說,那些又說說;很慚愧,都是「未夠班」,不成氣候。一直以來,總是慶幸感恩,因工作環境令自己有機會認識不同風格的時裝設計師,接觸各類國際及本地時裝品牌、在香港、紐約及東京欣賞過不少fashion shows,參與生活時尚活動、認識及訪問過不少模特兒、演藝人、政商界名人;因而對時裝、對場合、身份與著裝「累積」了認知,算是「浸」了一段日子;後來才去修讀形象及造型而獲取了國際認證的資格,可說是「一步一腳印」的。

 

  這些年來,在形象培訓工作中,還是為少了這類著裝與場合的「教科」而感到惋惜,因為,一直以來,還是眼見不少人對場合與衣著的「表現」還是「無規無矩」、「各自精彩」,但精彩到「對錯不分」。例如:

 

  ● 上班服裝跟平時行街睇戲食飯約會的服裝沒分別。

 

  ● 參與宴會如結婚飲宴,所穿的服裝,「隨心所欲」到跟平時的「便服」沒差異。

 

  ● 走在鬧市穿透視裝。

 

  ● 走入佛門境地,仍然是短褲性感裝扮。

 

  ● 去到要行石路的偏遠山區旅遊點,女的仍然穿短褲絲襪高跟皮鞋。男的是商務西裝皮鞋。

 

  ● 走在自然環境區,仍然一身短褲+襪褲+毛毛時尚短靴的city girl個性配搭。

 

 

  反應,總有些意欲行動——「可以這樣更適合您喔……」,就是好想讓有心認知場合與著裝的「有心人」瞭解更多。

 

  著裝,不建議只持自己「喜不喜歡」的心態,理應以客觀的三個考慮,就是「合時.合地.合身份」。合,是正道和諧;不合,就會惹來「側目」。

 

  舉個例子:在夏天,沙灘上穿三點式泳衣,算是「公認」合時合地合活動的(還是有些國家屬例外),但同樣是彷如三點式的「內衣」裝束,除了布料,但形態上與穿泳衣是接近的,為何在鬧市會有「不合」反應?可能有人邊看邊「撞柱」,有司機「急剎車」…….原因不需多說。但這就是時、地、的因素。雖然是一個對比強的比喻,但是實在發生的。

 

  著裝,是一種行為,是講究合時合地合身份的「行為」。不合的話,輕則製造「影響」,重則製造渾亂。當中是個人呈現自己(教育、禮儀)的選擇,恰當背後是認知程度。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