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11-03

民營書店應如何生存下去?

  要說誠品書店是台灣最重要的地標之一,一點也不過分。誠品還計劃未來幾年進駐香港和內地的市場。正所謂「一雞鳴,一雞死」,昨日央視的「新聞1+1」節目中,提到內地4年來,已有1萬多間實體的民營書店倒閉,令網友們都大呼可惜,主持人白岩松歸咎於國營書店不平等競爭。

 

  「幸運藍愛」分析道:「倒閉潮是源於競爭的不公平,國有書店不必承擔高房租,還能享受稅務優惠」,這是迫使利潤微薄的書店不能繼續生存的原因之一;更多網友認為在內地,網上書店長期打折,而且網上分享書又十分方便,重塑消費模式,使民營書店處於一個供人「打書釘」而非賣書的地方。

 

  不像中華書店般大賣場的模式,不少民營書店只賣符合店舖特色的書種,其中一間倒閉書店(光合作用書店)更會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因此,網友「馮琬芝」面對光合的倒閉,不禁感觸地說:「它不僅賣書,還在賣文化,這個氛圍是網店無法取代的呀!一個城市沒有生命力的書店,那將是多麼恐怖的事?」

 

  內地民營書店的情況和香港樓上書店相似,兩者均涉獵不同的書種和營造具文化氣息的環境,兩者亦同時面對艱難的生存問題。雖然香港網購書籍的風氣並不盛行,但在瘋狂加租的壓力下,書店即使有固定的營業額亦難以生存。自從樓上書店開業以來,不少網友都會選擇到樓上書店買書,除了能找到一些非熱門的書外,更因為書店的人情味,但人情始終未能敵過貴租。

 

  「Andrewlancer」就認為民營書店的得失並不應只在乎收入,而應該從提倡市民知識修養的角度去衡量,並促請政府多加關注民營書店的生存問題。她得到網友們的和應,他們促請政府減收書店的稅款和幫助書店營運。

 

  「四百龍銀」就提供一些建議:「書店不應該只能賣書,更應該販賣一種休閒方式,把書店整合成咖啡店、電影院、小劇場、畫廊等等的綜合業態,這樣更容易吸引讀者。」

 

  雖然面對不少實體書店倒閉感到可惜,但不少網友對誠品的進駐有期望,認為可以重新培養各階層的人閱讀的興趣,讓鍾愛閱讀紙本書的人有一個舒適的環境,閱讀書籍。不過,「DrJim」就憂心,即使誠品進駐內地後,亦沒有太大作用,因為店進駐了,但禁書仍進不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潮爆網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