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11-16

疫下郊遊「踩爛」山徑恐需封山復修 「港版千島湖」現沙泥小路

  【晴報專訊】疫情下不能外遊,不少市民蜂擁登山遊玩,有環團發現,本港多條行山徑正迅速退化,如「港版千島湖」的山徑觀景台開放僅一年半,周邊植被已被登山客開闢出多條小路,漸變成沙泥;龍脊南面山坡亦驚現蜘蛛網般的小路網。有學者稱,部分山徑損耗嚴重,若情況持續恐要「封山」復修,需時以年計;且近月郊野公園垃圾量大增逾三分之一,籲山客愛惜環境。

 

千島湖清景台疑因登山者擅自越過觀景台圍欄致斜坡出現多條明顯擴闊的小徑。(綠惜地球提供)

 

  綠惜地球兩年前起關注本地山徑退化情況,以航拍觀察變化。結果發現,可俯瞰大欖涌水塘景色的千島湖清景台,自去年3月開放至今已「傷痕累累」,損耗速度最快。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稱,疑長期有登山者擅自越過觀景台圍欄,沿斜坡步至對出大石「打卡」,導致斜坡出現多條明顯擴闊的小徑;亦有遊人踐踏山徑旁的植物,甚至爬上樹拍照,沿路原有的植被漸變成沙泥禿地。

 

亞洲最佳遠足徑 植坡恐變禿地

 

環團去年3月及今年8月,發現觀景台沿路原有的植被漸變成沙泥禿地。(綠惜地球提供)

 

  曾獲選亞洲區「最佳市區遠足徑」的龍脊山徑,南面山坡昔日綠草悠悠,但近月卻出現如蜘蛛網般的小路網,主因是登山客在山坡上尋找最佳拍照地點,足迹把植坡「碎片化」,長遠恐變禿地。

 

鄭茹蕙

 

  鄭茹蕙說,疫下山徑使用量增加令損耗加速,單靠濕季重臨,已損耗的植被和土地也難自然修復。去年綠惜地球與漁環署培訓約60名義工協助修復受損山徑,例如馬鞍山麥理浩徑第四段,因登山者眾多,致路徑逐漸形成約7米闊的大路,義工運用附近大石把損毀的路段「砌平」,每年春天仍需在路徑兩旁種植物,料復修需時以年計。

 

郊野公園垃圾量增 口罩最常見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伍世良亦說,千島湖清景台周圍損耗嚴重,主要是人為因素令損耗超出自然修復可承受圍範。若山徑不斷退化,或需「封山」修復,「要鋪泥種樹,但過多山客也會踩死(樹苗植被)」。

 

  身兼郊野公園委員會主席的伍又稱,疫下郊野公園垃圾棄置量,較以往多三分之一至一半,最常見是口罩。近年城市人對戶外活動需求急增,他建議可從源頭控制人數、甚至限制行山活動等。

 

  漁護署回覆本報查詢時稱,大欖涌水塘清景台、龍脊山徑、獅子山及麥理浩徑等熱門郊遊路綫,疫下損耗增加,例如出現植被退減及水土流失現象。而個別山客的不良習慣,如逕自開闢新路、踐踏山徑兩旁植被、抄捷徑、闖入密林探秘,甚至開闢新路至危險位置拍照等,既影響自然環境,亦可能發生意外。

 

  有見城市人蜂擁登山、健行、露營等活動,嚴重破壞郊野環境、動植物生態。美國早於60、70年代提倡「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概念,教育和推廣大眾尊重大自然觀念。

 

昂坪棧道 損耗增15%

 

(昂坪360提供)

 

  大嶼山昂坪棧道難度較易,疫下吸引不少新手登山遠足。負責維護的昂坪360表示,今年3月前後的紀錄顯示,棧道損耗增加10%至15%,包括路段石頭鬆脫、樓梯木板崩裂、防滑貼紙脫落等。現時棧道每月維持1至2次維修,由2至3名維修員例行巡視棧道,若輕微損壞,將在下次例行巡視時修補;若嚴重損壞則盡快安排維修。

 

 

轉載自: 晴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山徑 #行山 #港版千島湖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