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3-23

【FOCUS】歐洲能源窘境堪鑒 中國規劃轉型攻堅

  從甘肅敦煌茫茫戈壁上的「超級鏡子」光熱電站,到河北承德青山環抱中的世界最大抽水蓄能電站,再到山東海陽實現全國首個核能供暖……中國的能源轉型雄心遠不止此,國家發改革、能源局周二(22日)晚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到2025年,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

 

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規模化開發



  烏克蘭戰火牽動制裁風雲,將歐洲能源安全受制於人的窘境暴露無疑;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最大煤炭消費國的中國,尋求更安全有力的能源保障,自然不容絲毫掉以輕心。

 

由逾1.2萬面鏡子及260米高吸熱塔組成的甘肅敦煌光熱電站。

 

  根據《規劃》,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並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2300億立方米以上。值得留意的是,屆時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30億千瓦,較2020年末增加8億千瓦,幾乎相當於印度裝機容量(約4.5億千瓦)的兩倍;如何實現?答案就是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規模化開發和高質量發展,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建設。

 

  跟煤電相比,借助風能、太陽能、核能發電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中國在這些領域的技術亦遙遙領先。早在2018年,由逾1.2萬面鏡子及260米高吸熱塔組成的光熱電站即在敦煌建成,設計年發電量高達3.9億千瓦時。而中國已掌握有「最安全」之稱的第四代高溫氣冷堆(HTGR)技術,中國核建甚至指,擁有可以同時建設40個反應堆的能力。

 

原料供應掣肘,氫燃料後來居上

 

  《規劃》明言,能源低碳轉型進入重要窗口期,並重申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0%左右。而無論是風電、太陽能發電還是新能源汽車,都離不開一項保障可再生能源穩定供應的關鍵技術--儲能,此背後又涉及另一掣肘,鋰、鈷、石墨等關鍵原料的供應。

 

  由於全球鋰價過去一年飆升近5倍,繼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不到一周內兩度漲價後,內地造車新勢力比亞迪、小鵬、威馬等近日亦紛紛抱團提價。關鍵原料供應趨緊令能源轉型變得複雜,下一步解決方案或來自理論上可以從水中無限提取的氫。

 

  儘管現時氫燃料電池比鋰電貴很多,但發改委仍規劃,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並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一場戰爭加劇能源供應鏈錯亂,令中國加大決心實現以風能、太陽能、氫能為主導的可再生能源跨越式發展,相比新能源汽車,上述產業或有更長的賽道。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FOCUS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低碳轉型 #太陽能 #風電 #氫燃料 #能源安全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