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8-20

兒媳遠遊需要每日報平安嗎?

  大兒子終於成家立室了。他帶著心愛的新婚太太,到意大利度蜜月。他出發前留下行程表,還娓娓道來籌劃這個行程的旨趣與細則。

 

  十多天後,他倆帶著大包小包的手信,送給家人。在電視螢幕裏,他們一邊展示旅程有趣的見聞,一邊講解那兒的民風異族,看他倆多享受此旅程。

 

  媳婦投訴丈夫的不是:「爹哋、媽咪,整個旅程,我只見大龍給你們兩次電話,那就是起飛和落機的時候。

 

  在旅程中,我每晚都會向我媽媽報平安,免得我的父母掛心。我每晚也有提他向你們報平安,但他總是說不用。我真是不希望你們以為他結了婚便沒有了你們心。

 

  而他總是說,不需要浪費金錢,父母不會擔心我們的。他說你們相信我們會一路平安和有能力解決任何困難。」

 

  我倆老開心地笑了,因為兒子很了解我們。此時此刻是讓媳婦明白我們對自己培育出來的子女,信心和信任程度是何等的鞏固。

 

  「在90年代初,他們三兄妹往英留學,當時手提電話和電郵通訊並不流行。記得送他們留學的初期,我們要到大東電報局輪候和登記,方能接通一個海外長途電話。半小時通話收費千多元。在費時失事及消費昂貴的前題下,只好鼓勵他們用書信作溝通。省下來的電話費,可給他們作零用錢之用。那時我們相信他們三個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定能堅守良好的『八自』,沒甚麼要令父母擔心的。

 

  其後海外長途電話可透過電話預約,由港方付帳,在家中可接通他們的來電,但通話費用仍很昂貴。故三兄妹十分思家時,才會約定撥個電話,聽聽父母的聲音,簡單分享他們寄宿生活的趣事與悲喜情懷。

 

  說真,他們不能每日付出時間和精神與我們電聯,他們也不希望父母付出大量金錢在不必要的對話和聲音上。久而久之,大家都生活在信任而輕鬆的環境裏。

 

  小時候在外讀書,我們都放心,他長大了,有了社會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還需無謂地擔心他嗎?

 

  你們遠遊,我們只留心那兒的新聞。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消息便是好消息)。若不幸的天災人禍發生了,才找適合的應對方法。我們絕不會杞人憂天。

 

  只要你們回港後,通知我們安全到達,我們便會將行程表棄掉。

 

  若我們對你們遠遊都要時刻掛心,哪大龍還有能力娶老婆嗎?」

 

  媳婦將我家的處事態度告訴娘家,她媽媽說今後有大龍在女兒身邊,從此她不用定時定候向他倆老報到,也免得海外來電晚了,驚嚇的心會掉出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