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7-04

媒體代理低價搶客的板斧

  近日與媒體代理的同業碰面時,大家都齊齊聲討行內一家媒體代理為害群之馬,他們以低價搶客,並成功掠奪了不少客戶。

 

  他們的伎倆是在比稿的時候,不跟媒體議價,胡亂報一個比市價低很多的價格,客戶見價格比自己的媒體代理公司低很多,在難以抗拒的情況下蟬過別枝。

 

  行內人都知道,不同媒體代理公司買廣告位的價錢不會相差很遠,尤其是在比稿階段,媒體也怕順得哥情失嫂意,通常都會給予不同媒體代理同樣的價錢。問題是,這「害群之馬」根本就沒有問媒體報價,而是自行以市價乘以大折扣,在贏了客戶回來後才再作打算。

 

  有行家認為他們在做蝕本生意,但是我認為這也未必。媒體代理的佣金,相對於媒介費用,其實只是一個很低的比率,代客付帳是一個無底深潭,沒有公司夠膽做這蝕本生意。

 

  他們慣常的做法是逼媒體就範,如果媒體不就範,便威脅將廣告抽到其他媒體。有些媒體肯就範,也有些只肯稍作讓步,例如原價100元,媒體代理向客戶報價50元,最後可能只減到90元,雖然未能達標,但客戶也願意收貨,因總算比原來的便宜。

 

  有些媒體堅持不減,但是「害群之馬」仍有其他板斧。

 

鬥平沒出路

 

  有媒體代理公司在比稿時,在沒有媒體報價的情況下殺價,即使未能以承諾價買到廣告位,只要整體價格比原來的便宜了,大部分客戶也會收貨。而且由於剛轉媒體代理,再轉便要向公司交代,即使代理公司未能取得承諾價,也未必會立刻再轉。

 

  而且媒體的價格系統很複雜,不同時段、不同日子、不同版面、不同單位、早預訂或遲預訂也會有分別,媒體代理有很多數字遊戲可以玩,客戶未必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拆穿。

 

  面對「害群之馬」,很多行家也心灰意冷,我鼓勵他們不要太悲觀。事實上,「害群之馬」已經初嘗惡果,聽說已經有不少員工辭職,由於生意好但是待遇不好,而且似乎只厚待「過塘魚」,對忠心的員工卻不太一樣。

 

  有些客戶也蠢蠢欲動,因為「害群之馬」厚待新歡,卻冷待舊愛。

 

  我還建議他們不要玩對方的遊戲。人家鬥價錢,你便要鬥服務;人家頂爛市,你便要比創意。市場上也不光是比價錢的客戶,當你的客戶在業務上有突破的時候,人家自然看到你的價值,而不光是比較價錢的平貴。

 

  再者,無論員工或客戶,也不會以cheap為榮,鬥平是沒有出路的。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京港滬港高鐵動臥首發運行,「夕發朝至」模式讓車程縮短近半,你會否考慮乘搭?► 立即投票

更多廣告有晴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