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2-08

內地市場適合「玩嘢」 港青添機遇

  神州初創企業遍地開花,帶動香港青年北上掘金。有北上創業多年的港人表示:「北望神州並非唯一的選擇」,首要考慮的是公司可承載的市場;亦有創業初哥指,內地市場機會多,發揮的自由度大,但「傾生意」時亦面對「潛規則」的挑戰。   

 

香港投資者較注重資金穩健,而內地投資者則更注重市場規模;圖為內地創業者在創客實驗室分享創業經歷。

 

  為兩地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支援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下稱「夢工場」),開園一年;入駐創業團隊共115間,其中港澳國際團隊52間,佔近半。

 

 

  39歲的張龍華(Dennis)出身本港4A廣告公司,2000年到北京工作,四年後創業,主打Online Advertising(線上廣告),2013年底回流香港,與另一合夥人Jacky Ko成立知識分享的手機應用程式設計公司ShowMuse,由不同領域專家透過視頻,教授創業、人際關係、個人品牌建立及社交禮儀等技巧,今年六月進駐夢工場。

 

 

  Dennis認為,香港投資者較注重資金的穩健,內地投資者則更注重市場的規模,並願意承擔較大風險。他指儘管內地市場大,但非唯一選擇,「要視乎公司的運作模式,最重要是看本身可承載到怎樣的市場。」他稱,「選擇內地市場,是因為我有10多年在北京工作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亦很習慣與內地人合作,知道他們在工作上的一些盲點,從而可及早改善。」Dennis舉例,「內地的programmer(程式員)在documentation(程式說明)方面的認知較弱,交代得不清楚,但這對software(軟件)是重要的,而香港則在這方面相對較systematic(有手尾),這是大家工作風格不同。」

 

  先立設計事務所創辦人黃鈞樂到內地創業只約一年,於今年六月進駐夢工場,是場內唯一從事文化創意的企業,主要做商場裝飾。31歲的他,去年開始到由港資營運的內地商場做商場裝飾,「主要做北京、上海一線城市的商場為主。」

 

「內地講多過做 港企腳踏實地」

 

  黃形容內地市場「好玩」,「香港市場較小,很多展品裝飾用一次就丟掉,很浪費;但內地市場商機多,雖然預算較香港小,但自由度較大,適合創作人『玩嘢』,加上我們的港人身份,港資公司如有內地商場項目,會偏向與我們合作,因為內地公司『講多過做』,港人則較腳踏實地。」

 

  不過,黃指在內地傾生意時亦面對一些「潛規則」,「他們有『疏通』(意即賄賂)的概念」,但他只會秉持原則辦事。

 

創業家望創科局 「start up」模式運作

 

  創科局成立後,有創業家表示,希望該局打破官僚作風,以「start up」(初創企業)的心態運行,「這樣才能不『離地』,知道start up的需要。」

 

  北京錢方銀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英豪,2011年在北京創業,最近在港開了分公司,主要業務為發展出境旅遊移動支付。他認為創科局要當自己是start up運作,打破一般官僚作風,「不要只停留在政策層面,拋出一些大而空的目標,這樣對初創企業沒有幫助。」

 

  Dennis則指對創科局期望甚高,但他認為若說該局可改變現時香港的創科氣氛,是「言之尚早」,不過如過早指該局提出的政策流於空談,亦屬不公,「我好期待該局能真的有些政策可以落實。」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創業兵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