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3-17

「自我增值」的雙贏人生觀

  在現今這個時代,古老的森林定律:「弱肉強食,汰弱留強,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仍然適用。在所謂「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隨著科技、交通、政治等急劇發展,世界各國或金融集團之間,其經濟以至文化交往日益頻繁,令全球的文化、經濟、法律和語言等日趨融匯,而職場人員就更加需要自我增值,居安思危,在人力市場添加競爭力,才能保住飯碗。

 

  早幾十年前在社會上工作,只要不犯大過大失,多能長久在該間機構工作下去,但這情況近年已完全改變。如今根本沒有人可以保證在同一工作崗位長遠做下去。以前有很多工作的性質相當穩定,但由於科技的步速太快,轉眼已是電腦應用和數碼年代,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再也不能吃老本,必須要積極進修,提升個人競爭力,才能突圍而出。

 

  當然,這種「自我增值」是以市場為主導,適應市場需求。近年來,香港政府也不斷強調自我增值,並且以「終身學習」作口號,勉勵青年只要把握機遇,裝備自己,便不用擔心。所以在香港,「自我增值」有時成為帶有功利主義的貶詞,看作是向上爬的階梯。通過進修而拿多幾張文憑,成為累積的個人資本,而進修的內容,難免也趨於功利化,融入現時的消費社會,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

 

  以市場為主導的「自我增值」無可厚非,如今在職場上工作,朝不保夕的情況屢見不鮮,進修後讓學歷更上層樓,至少可讓心理上多了安全感,即使市場需求起了變化,也不會令自己的謀生能力減弱。不過,自我增值趨於功利的危機卻是,花了心血和時間進修,並未能得到預期成效,也許始終未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甚至進修過後反而招來失業,那種憤懣心情可以理解。

 

  不能不說,帶有功利性的自我增值,得失感甚重,而自我增值後無人能保證必定找到一份好工作。職場上的成功許多時要講際遇,懷才不遇的例子比比皆是,未來是無法預知的,重要的反而是切切實實把握今天,充實自己。因此,有必要建立「自我增值」的雙贏人生觀:「自我增值」既是迎合市場,同時也是以人為本。

 

  且看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怎樣看「自我增值」。他的不斷學習固然是因應市場變化,不想自己落伍,但同時他又說:「人若停止學習便會老化,不管是兩歲或是八十歲﹔不斷學習令人保持年輕,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讓頭腦經常保持年輕。」可見他將「自我增值」視作青春常駐的秘方,而不是作為事業成功的手段。

 

  以人為本的「自我增值」,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人生樂趣,即使在職場得不到加薪或升級的好處,也一樣無憾無悔。中國自古已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說法,無疑是「終身學習」的另類表達。如今在亨利福特口中,是活用辯證思維,將「活到老、學到老」變成「學到老、活到老」,說明一個愛好學習的人,從生理及心理上看,其思想有了超前的積極因素,人生變得絢麗多彩,心情愉快,精神振作,讓「自我增值」轉化為養生之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