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3-24

核電災難與能源危機

  日本大地震令無數民眾痛失家園,加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海嘯過後,相繼有核電站因冷卻系統故障導致爆炸,並傳出洩漏輻射的消息,令人憂心忡忡。據知日本已有部分菠菜、蠶豆及自來水樣本發現微量輻射,觸動人們的神經。輻射一旦進入食物鏈,會牽連甚久,可能波及全球。

 

  今年四月廿六日就是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洩漏事故的25周年,似乎一切已成過去,甚至有建議要把以前的核污隔離區開放作農田,但其後遺症和陰影真的這麼容易遺忘嗎?即使這次日本福島核輻射洩漏事故,官方發言人總喜歡輕描淡寫說不會即時對健康有害,但其惡果對未來幾代人恐會持續產生影響。多年後可能遠在核事故數百公里之遙的地區,有人患了骨折甚至癌症,都因感染核輻射而起,但誰還可以追究?

 

  一場核電災難令人再關注能源危機。事實上,人類文明與能源息息相關。在文明出現前,人類一直不自覺地利用能源﹔文明出現後,更得益於人類對能源有意識地利用。中國在漢朝已懂得使用礦物能源,以煤煉鐵,開發煉鐵技術,後來更發明火藥,為工業文明吹響前奏。在西方,蒸氣機發明後開始大量使用煤炭,促進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繼而是石油發現和內燃機發明,跟著是電力出現。以大量煤炭和石油為燃料的電廠,讓人類大規模使用電能,促進第二次工業文明的發展。

 

  上世紀是個多能源時代,隨著礦物能源使用的負面影響增大,各國紛紛開發水利發電,其次便是核能。而隨著經濟增長、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增加,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愈來愈大,因而出現能源短缺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能源的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高,大國則紛紛加強對能源產地的控制,以奪得未來競爭的優勢。

 

  近代的能源危機,都有政治色彩。例如1973年的能源危機, 主因是阿拉伯國家不滿西方支持以色列而採取石油禁運﹔1979年能源危機,源於伊朗革命爆發﹔1990年的石油價格暴漲,因波斯灣戰爭而起,而2004年石油價格上漲,則與投機炒作及美元貶值有關。

 

  能源若只依靠石油已非萬全之策,因專家估計,石化能源會在四十年內用罄,且開採成本與難度亦與日俱增。而發展核能的成本較輕和應用較廣,可減低依賴石化能源。核電具有排放低、經濟性高、與現行電網兼容性強等優點。目前各國的核電已提供全球發電總量的16%,在很多國家,核電已成為繼火電和水電後,人類主要的電力來源。

 

  但這次日本福島的核洩漏危機,已引起全球對核能發電安全的關注,打亂各國發展核能步伐,拖慢環球核電發展計劃,也加劇能源短缺憂慮。核電的負面因素,其潛在威脅主要在於其核廢料的放射性,一旦發生核洩漏,其嚴重性和持久性威脅,將危及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核安全的考慮,或令今後石油需求加劇,油價易升難跌,除非加速開發新能源,例如提高水能、風能、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等的利用效率,才有望幫助全球化解已逐步逼近的能源危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