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8-14

JUPAS放榜 父母的選科指示

  大學聯招(JUPAS)放榜,朋友間的電子談話平台出現各種各樣的查詢或資料蒐集:「我的女兒獲A大學國際商業取錄,這課程好嗎?有人說這課程的教授很好很用心教學的,是真的嗎?」「B大學法律系取錄我兒子,但外國C大學也取錄他讀法律,怎樣抉擇?」

 

  父母為子女的前途而四出打探消息,沒有甚麼不妥,既反映出他們的關心,亦看出他們非常開心興奮。一眾問題也離不開事業前途、出國交流機會、未來市場需要、課程或大學的排名等。

 

  這邊廂有人興高采烈排隊進入,那邊廂卻有人排隊等候半途離場。

 

  暑假期內,有一小撮的大學生要參加補考,有些在成績持續低落的情況下要見委員會,看看是否可以繼續修讀。看著聽著學生的故事,教授感慨良多,有感而發地說:「你寫稿的啊,可否勸喻家長們不要勉強子女去讀一些他們沒有興趣的學科吧!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學習動機和學習意願的考慮。」

 

  我完全明白他的無奈,因為這幾年真的耳聞目睹學生乖乖聽父母的指示,「選擇」一些「前途好,福利佳」的學科,有些總算熬過去,畢業之後,決心不走進該行業而另覓夢想;有些卻在大學裏浮浮沉沉多年,最終還是不能完成學業。

 

  大學教育注重自主推動的學習模式(self-driven learning),學生要求知,博覽群書,蒐集資料,積極參與討論,與同學分工合作做研究習作,不斷思考反思。如果學生對學科心生厭惡或抗拒,他們又怎能建立學習興趣和自學動力呢?

 

  有些父母以為可以好像中小學般逼出興趣來。但同學的親身經歷剛好相反:強逼只會令他們更厭惡和恐懼這學科,產生一種極度無奈和消極的想法,就是躲藏起來,逃避上學,逃避與任何老師同學接觸,來個拖字訣,直到校方邀請他們去見委員會時才避無可避。

 

  這些學生當中,很多都是不敢向父母坦白相告的。他們知道這學科是父母眼中最理想最適合他,是當年放榜時父母引以為傲的選擇,所以,當他們發覺自己不適合這學科(或這學科不適合自己)時,他們也噤若寒蟬,既不想令父母夢想幻滅而失望,又不相信自己可以有辦法有能力去說服父母。

 

  大學職員固然責無旁貸去協助這些學生去面對這個難關,找出一條可行的出路。

 

  但是,如果父母們在入讀選科或他們要求轉科時多留意子女真正的意願,事情是否會不會演變到這階段這狀況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更多心理攻防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