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7-30

經濟前景不明,買樓熱情不減

  香港政府前天拍賣一幅山頂的貴價地段,由本港兩大地產商組成的財團以104億元投得,平均每平方呎地價逾三萬二千元,預計將來建成的單位,每平方呎售價達四萬元以上,如果以獨立屋的形式計算,更可以賣六萬元一平方呎以上。發展商真金白銀投地,反映對地產市場的後市極度看好,也說出了現時入市置業或買樓投資人士的想法。

 

  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務院自年初以來,以分別收緊貨幣政策和推出各種行政手段以冷卻炒風熾熱的內地樓市,香港政府也說要多推出土地來增加市場內的供應,令樓價不致大幅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力,其方向是一致的。內地各大城市的樓價在經過半年時間的調控後,都呈現下滑的趨勢,至少不會繼續投機炒賣。

 

  反觀香港,情況卻是相反的。在政府主動推出多幅市區土地拍賣後,未來的供應總量是多了;不過,貴重地段的地價節節上升,需求一點也沒有減少,地產發展商最近開售的一些大面積單位,統稱豪宅單位,一手的銷情也非常暢旺,買的多是投資者,廠商占其中的比例很高。

 

  歐美的經濟前景仍然極不明朗,做生產和出口貿易的業務是艱難的,客戶向我們反映的現實是有訂單,但利錢少,承受的風險也較大,不比去年下半年好。在此情況下,資本投資便越趨謹慎,現有的生產設備可用則用,買新的生產設備的意欲很低。另一方面,有資金在手的則希望透過金融投資如股票或房地產來達到增值的效果。金融海嘯後,投資者的心態也出現了一些根本的改變。

 

  各類金融資產如股票、基金、外幣或商品,投資者要承受不同的風險,如發行商的信貸風險、市場波動和自己對投資產品的認知等;投資物業相對容易掌握,買物業的金科玉律是地點、地點、地點,投資者可實地視察環境或樓宇後才做決定,這是實物,不會買A變了B,只要投資者不做過度借貸和管理好現金流,投資者的信心是較高的。

 

  最近香港跟內地簽署了新的清算協議,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愈加鞏固,更多的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會在香港推出,人民幣存款的基礎也日益壯大,這些發展皆會吸引很多海外資金,利用人民幣升值的空間以獲利,香港銀行系統內的資金增多的可能性很高,在衡量風險和回報的值搏率後,買樓似乎直接受惠的機會頗大。

 

  今年跟去年的情形非常相似,實體經濟的發展跟金融資產價格的走勢背馳。

 

 

免責聲明:
以上文章純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之用,本文件所載之意見並不作為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向任何人士推介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亦不應被視為要約或游說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恒生對本文之任何資料或意見之準確性並無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之申述或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表現的指引,投資前應細閱有關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及風險披露聲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