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7-23

時間是投資的朋友,也是敵人

  前些天在一個電視台的財經節目中,與交通銀行的羅家聰一起討論了分散資產類別以達致減少風險的可行性。羅家聰做了一個港股、外幣和美國國債的分析,結論是港股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美國國債是低風險低回報的級別,各種外幣介乎中度回報和風險的位置,相信以上的結果不會讓大家感到意外。

 

  有趣的是,在這個分析中,一個決定性的關鍵是時間的長久,如果將各類股票和外幣的觀察期縮短在一個月至幾個月之間,幾乎全部是低回報高風險,投資的回報和風險絕不相稱。因為外幣是較為波動和匯價是以兩種貨幣的相對價值來衡量的,時間上以一年為觀察期,股票則以一至五年為觀察期。無論是以一年或五年的時間來進行分析,結果是所有股票和外幣的風險皆顯著減少,當然有個別股票和外幣的風險會減得多些,有些則相對較少;但在投資回報方面,大部分皆維持相約的回報率,差別不是很大。

 

  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因素配合的,就像我們日常進行運動一樣,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才有成效。不過,大部分投資者缺少的正是耐性,我們看看自己過往的投資決定,也看看我們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你會發現大家都很專注短期的價位波動,往往因為短期的波幅而改變了原先作投資決定時的想法,例如過早沽出獲利的股票,而往後的升幅更大;或者是本來預備長線投資的,但價格跌破了買入價便急忙沽出等。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在極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回報,我們都期望投資的成果能馬上顯現。

 

  為甚麼那麼多人對賽馬和到澳門進行博彩產生興趣,最大的原因是刺激。因為從下注的那一刻開始,便會在一分鐘至數小時後知道結果,這個刺激性來自於短時間內有機會獲得成果,雖然結果可能是贏可能是輸,唯一肯定的是時間短。我相信不用任何數據分析,對大部分人而言,賽馬和搏彩都是一項高風險而回報不確定的活動,絕對不屬於投資類別。

 

  不過,將投資局限於短時間內會令風險上升,反之,將投資的時間拉長可幫助減低風險,這個策略也有失效的時候。在金融海嘯期間,資產價格下跌的幅度令股票、外幣和債券變成了高風險負回報的投資,無論是投資了一段很長時間或只是幾天、幾個月,結果都是一樣。

 

  經歷了金融海嘯,又面對極不明朗的經濟前景,甚麼是長線投資,甚麼是短線買賣,界線愈來愈模糊。

 

 

免責聲明:
以上文章純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之用,本文件所載之意見並不作為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向任何人士推介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亦不應被視為要約或游說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恒生對本文之任何資料或意見之準確性並無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之申述或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表現的指引,投資前應細閱有關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及風險披露聲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