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09-11-19

薄酒萊新酒的特色

記得今年在香港的國際紅酒節,聖塔美莉翁(St Emilion) 特等葡萄園酒莊進行公眾試飲的時候, 我聽到旁邊兩個人的對話, 甲:“是飲Beaujolais嗎?”乙回應: “Beaujolais很難喝, 跟我來試這些吧。”

明顯路人甲不大懂酒,連聖塔美莉翁與薄酒萊(Beaujolais)的酒區也分不清,路人乙對薄酒萊則或許有點偏見。

今天正好是11月19日,全球各地的法國酒商都忙於推銷薄酒萊新酒,亦即是Beaujolais Nouveau,事實上薄酒萊新酒已被國際的酒商用作市場推廣活動,在法國則仍然保存了它的傳統。

首先薄酒萊是以酒身薄、帶有清新果香為特色,在地理上被視為屬於勃艮地(Burgundy)的大範圍。但事實上,酒的風格與勃艮地完全不同,用的葡萄品種是佳美黑葡萄(Gamay Noir)而並非黑皮諾(Pinot Noir),雖說是勃艮地的大範圍之內,實則她是由里昂(Lyon)的最北端延伸至Saone-et-Loire。

由於法國薄酒萊新酒,製造期只有幾個月,百年來的傳統是在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把新酒運往巴黎和里昂,一方面是慶祝收成已結束;另一方面是以一賞新酒的味道,並以此推斷今年收成時的氣候是否理想。隨著外銷出口增加,這些新酒要趕運至世界各地,以配合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的傳統慶祝日子。

今年收成的日子被薄酒萊酒區管理局訂為8月27日,比起過往這是提前了,但有些酒莊因葡萄早熟,提前在8月24日已開始收成,在山區得不到充份陽光的葡萄園則延遲至9月12日才開始。

但今年天公造美,相信新酒的味道和色澤都不錯,大家在品賞薄酒萊的時候,不妨想一下當地廣泛採用的Carbonic maceration的釀酒方法:
簡單來說,原理就是用人手採摘的葡萄,一串串的放在釀酒的缸裡,由於重量,在下面的葡萄被壓爛,於是開始發酵,由於發酵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向上升,表層的葡萄原整未有破損,又因為有二氧化碳而未有氧化,發酵過程在提子裡進行,經過這個釀酒過程釀出的酒,變得帶有糖果、玉桂和車厘子的香氣。

要釀新酒,這種過程只持續幾天,便過濾入瓶,相反薄酒萊的Villages和Cru(即是頂級的鄉村酒莊)會持續這樣的釀酒過程達12日,再在木桶陳一段時間,薄酒萊的Cru級別,單寧硬朗,而且可陳年達5年。

薄酒萊新酒節是一個輕鬆的慶祝節日,新酒講求新鮮,特色不在於複雜的酒味,既然是每天飲的普通酒種,價錢理應大眾化一點,可惜酒商利用這個新酒的噱頭來調高價錢,確實有點可惜,薄酒萊新酒不適合陳年,明年復活節之前宜飲盡,大家別忘記了。

紅酒推介:
美酒並不只限於法國、意大利Tuscany的Macchiole,有肥沃的黏土,有出色的釀酒師Eugenio Campolimi,可惜他英年早逝,但獨具慧眼的他,堅持種植法國品種的梅洛(Merlot),以06年的Macchiole Messorio為例,酒香澎湃、持久,雖然能陳上10至20年,恐怕要很自律的劉伶朋友才做得到,每12支約4萬港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紅酒情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