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09-11-03

投資紅酒的最大風險

每一類的投資,不論是古董表、古鈔、名畫或藝術品,最大的損失,莫過於購入贗品。在一次投資紅酒講座中,有人聽罷有關贗品的環節後,告訴筆者她一下子買入一箱的拉菲(Lafite-Rothschild)1982,招紙完整而且毫不殘舊,她開始擔心自己購入的拉菲是否是正貨。拉菲1982的貨量早已不多,能夠在一次的交易裡買入一箱,加上招紙又像新的一樣,那已經是一個大疑點了。

在拍賣葡萄酒之前,拍賣行會有專人進行驗證。回想起來,拍賣行也曾經出錯,美國的Acker Merrall & Condit在一次拍賣中,臨時宣佈抽起一批罕有的勃艮地(Burgundy) Domaine Ponsot Clos St-Denis,當時拍賣行估計那批酒可索價達60萬美元,而臨時抽起的原因是Ponsot的第四代後人Laurent指出那批酒肯定是贗品。準備拍賣的該批酒有不同的年份:如1945、1949、1959、1962、1966和1971。看酒瓶的外表,毫無破綻,可是Laurent知道父親在1982年才開始釀製Clos St-Denis的葡萄酒,那怎可能有這些年份的酒呢?有些鑒證專家認為最後驗證葡萄酒的方法就是試酒,Acker Merrall的負責人亦曾試過該批酒;再者,賣家在行內是有點名氣的收藏家,信心自然大增,但這批贗品極可能是產於勃艮地,而釀製時間又接近那些年份,只是並非由Ponsot釀製而已。單憑試酒,這些酒都有陳年佳釀的特性,這一次Acker Merrall真是老貓燒須了。

為了防偽,部份酒廠考慮使用不同的科技:例如有酒廠在酒入瓶時,在樽頸位置加上一個細小的膠塊,這膠塊有獨特的圖案;此外瓶上還印有一個特別的編碼,用意是讓將來的買家透過互聯網到達酒廠的網址,把特別的編碼輸入,網頁便會顯示相同的膠塊圖案和個別酒相關的資料,當然關鍵是那獨特的膠圖案不能偽造。還有在標籤上使用特別的化學混合劑,再配合特製掃瞄器來識別;又有使用射頻識別(RFID)來記錄葡萄酒的運輸流程和溫度。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辨偽時又怎能不運用葡萄酒的知識呢。

紅酒推介:

Leoville Barton 2006,與Lafite Rothschild比較,近期升值力稍為優勝,最新Parker(09年2月)評分是91+,2008的Parker分數是92-94,在短短幾個月已升10%至大約330英鎊,值得留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紅酒情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