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7-24

食安無小事 應積極抽驗

  多個公共屋邨食水樣本及居民抽血驗出含鉛量超標,慶幸的是至今未有任何鉛中毒個案。港人重視健康,難怪鉛水事故,公眾回響甚大。不過,除了血鉛超標影響健康,看不見的細菌、無形無色的電磁波、輻射同樣會影響健康,無可避免,政府要定期抽驗、匯報,市民才會安心。

 

「鉛」水事件帶出食物安全問題,政府應該更積極抽檢及化驗。

 

  鉛水事件後,政府已安排逾300名,居住於啟晴邨及葵聯邨的六歲以下幼童及哺乳婦女驗血,當中40名居民的血鉛水平高於正常,27人為六歲以下幼童,其餘為哺乳婦女,他們每百毫升血液中驗出約5至15微克鉛,高於幼童及哺乳婦女的5微克標準。

 

  今時政府屋邨的驗水範圍陸續擴大,亦有大批受影響的幼童、孕婦及哺乳婦女等候驗血。現在為全港住宅(公屋及私樓)驗水或嫌費時失事,港府應先確定問題源頭,查清問題出自喉管物料還是焊接物,才更有成效。

 

  12歲以下幼童腦部未發育完全,鉛毒既會阻礙腦部發展,父母擔心,不難理解。為釋疑慮,政府應該盡快為受影響幼童安排做智力測試,另設立查詢熱線,由醫學衞生專家解答家長疑問,並在衞生署的網站列出鉛中毒的徵狀、預防方法及食療等官方資訊。

 

  飲水會思「鉛」外,相信市民在生活上仍有不少健康謬誤有待解答:食物如過了有效日期是否仍可進食?附有標籤的有機菜是否確實100%有機?由微波爐、光波爐烹調的食品會否輻射超標?手提電話放在胸前口袋會否影響心臟健康?另水中含鉛,會否影響農作物,包括本地菜,以至進口米的水源?

 

  政府常說民生無小事,以上種種問題都與水管駁口含鉛問題一樣,同樣會影響市民健康,政府又可有權威答案或指引?預防勝於治療,與其發生事故後補救,不如主動檢驗,增加市民知情權,讓市民清楚食品、用品的來歷及其潛在風險等等。

 

  食物、生活用品的抽驗範圍愈廣愈好,項目也是愈多愈理想。除了食安中心、消委會的抽查之外,建議政府還要委託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由醫療化驗科學教授指導學生作專題研究及化驗,並公開發表醫學及研究報告。

 

  由大學生做化驗不但可讓未來社會棟樑學以致用,而且因課程與生活相關,應用性高,意義又大,亦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對公眾來說,由大學發表的健康資訊,會較中立可靠,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