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05-27

寧損失威信,堅持不擾民

  垃圾徵費問題困擾香港已有一段時間,政府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並會研究優化徵費方案,及加強源頭減廢的工作,將在明年中再作交代,但筆者估計未來實施的機會已變得極微。政府今次暫緩徵費,避免社會出現怨氣,估計會受到普羅大眾歡迎,但政府需要付出代價,就是要冒上損失管治威信的風險。
 
  事實上,政府一直處於兩難的境況:放棄徵費會受市民歡迎,但將會引起環保分子及支持者的不滿,包括主導立法工作的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甚至惹來國際別有用心者的批評,社交媒體亦出現不少譏諷政府的言論。政府實際是將一條用超過兩年時間審議的法例無限期擱置,做法比較少見,亦難免會有損管治威信,有記者更直接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是否需要問責道歉。

 

政府無限期擱置一條用逾兩年時間審議的法例,做法比較罕見。(環境及生態局圖片)

 
  垃圾徵費是國際趨勢,香港已經討論了20年,法例亦通過多時,政府其實也有條件去硬闖關,例如投入更多資源去支持徵費制度,等市民慢慢適應,或許行得通,但政府似乎更重視市民感受,決定不硬闖。筆相相信,自從經過《逃犯條例》硬闖失敗的教訓,不激起民怨、重視市民感受,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一大規條。
 
   筆相估計垃圾徵費已等如無限期擱置。垃圾徵費的法例是在2018年提交立法會,經過一波三折,最終在2021年8月獲通過,當時不少議員已擔心執行上會出現很多問題,但當時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拍心口」保證,會利用18個月的準備期(實際因疫情而延長),做好一切宣傳、教育及其他準備工作,務求垃圾徵費能順利進行。翻查紀錄,環境保護署自去年起的確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舉辦數以百計的簡介會、製作八份業界作業指引、為前線人員提供300項培訓項目、推出三階段的大型宣傳活動,以及到三無大廈及鄉郊推廣等等,只不過有關工作未能改變市民的習慣。所以,除非政府一年後決定硬闖,否則即使再用一年時間,相信亦難以解決目前的困境。

 

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政府新聞處圖片)

 
  不過,政府敢於暫緩實施徵費,其實手上亦有應對的籌碼。政府決定一年後再作交代,其時位於石鼓洲、香港第一個先進焚化爐I.PARK1,便會投入服務,新的焚化技術近乎無煙、無聲、無臭,而且釋出的熱能可轉化為電力,每日可處理3000噸廢物,已接近每日要處理廢物的三成,目前政府正研究興建第二甚至第三個同類焚化爐。先進的焚化爐或許將成為解決香港垃圾問題的重要關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港是港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港是港非 #垃圾徵費 #政情 #環保 #環境及生態局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