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12-20

媽媽的家常菜

 

  「原汁原味」是灣仔道上的一間小店,打正旗號不加味精,目標是努力保持食材的天然鮮味,讓顧客重拾兒時在家吃媽媽家常菜的感覺。

 

  想到媽媽的家常菜,彷彿那是很久以前的事!

 

  那時爸媽還很年青,我們一家四口跟外婆住在100呎的公屋,爸爸是勞動工人、媽媽在家做些「手作仔」幫補家計,同時方便照顧我和妹妹;小學四、五年級開始我不再跟爸媽睡,我擁有自己的第一張床——是一張青綠色配幼紅黃線的尼龍床,晚上睡覺便開出來、早上便收起;那時我不覺得家裏窮,可能因為年少無知,可能因為身邊大部分同學都過着同樣的生活。

 

  爸爸每天早出晚歸、為口奔馳,但無論怎樣忙,晚飯總會全家人一起吃;媽媽一句「開飯啦」!我和妹妹便快手快腳把書本雜物搬離摺枱,讓它由書枱變回飯枱,我會幫手在枱上鋪報紙、放好碗筷,並站近廚房,做傳菜小二,因為廚房太細,根本沒有多餘位置存放煮好的餸菜。

 

  媽媽有很多撚手小菜:豉油鷄、咸蛋蒸肉餅、魚崧炒勝瓜、梅菜蒸鯇魚、炆冬菇、煎鷄翼;爸爸放假也會下廚:炸豬扒、煎蝦餅、蒸魚腸、炒田鷄……每次考試成績理想或遇上聖誕節、復活節之類的西方節日,媽媽都會弄一客西餐給我和妹妹吃:白飯配兩隻鷄全翼再加一隻荷包蛋,灑幾滴豉油,用碟盛上,以刀叉代替筷子,還有一碗蕃茄雜菜湯。這就是我成長中的第一頓西餐!
 

  冬天時我們會「打邊爐」,因為家裏地方實在太小,我們會在屋的中央鋪上一塊大木板和報紙,一家人蹲在小小的木櫈上、身旁放滿蔬菜、豆腐、肉丸、魚片、豬潤、生腸等等;爸爸總會自豪地展示他那「起三飛」的絕技——在魚片和豬潤上,輕輕切三刀但不切斷,滾水一淥便如蝴蝶般飛揚。一家人就這樣烚呀烚,天氣多寒冷也感覺溫暖!

 

  此刻爸媽也不過六十多歲,卻少了當天「弄幾味」的閒逸心情。半生勞累,如今過著退休生活,應該更逍遙吧,卻偏偏變得很燥火!個來月才跟他們一起吃一頓飯,有時特意為他們弄些我以為他們必定會喜歡的小菜,結果都是踫一鼻子灰,吃不到十分鐘他們便離枱,沒所謂喜歡不喜歡,填滿肚子就算。尤其爸爸,從前他會喝一點酒,慢慢歎,但近年身體已大不如前,做過幾次大手術,整個人也變了,變得很孤僻,甚麼也不願多談,尤其觸及健康的話題時,更加火爆。媽媽雖然沒有甚麼大病,但不是血壓高、膽固醇高,就是五十肩、網球肘或膝蓋痛,勸她改變飲食習慣、注意坐姿站姿、少吃西藥等等,多說兩句即時不歡而散!

 

  看著他們,我忽然想通了為甚麼那麼多老人家喜歡過馬路衝燈,因為他們著實沒能耐慢慢等,他們自覺時日有限,太多事情未完成,太多事情令他們担心、不捨,當中又有些力有不逮,人就變得急起來。

 

  作為子女,我只希望父母活得開心,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他們最好的,雖然有時我認為「最好」的,跟他們心目中的「最好」存在頗大落差;我別無所求,只渴望一家人齊齊整整、平平安安一起吃一頓飯,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lolo’s Choice

 

  「原汁原味」提供的菜色跟爸媽做的不盡相同,但確實很家常,味道也不錯,看得出大廚的用心!那夜叫了一客二人餐 ($198),有湯、小吃、小菜、飯和甜品,看見「是日推介:豉汁蒸鱸魚($68)」,又心思思落了單!找天便帶爸媽來一次!

 

「原汁原味」: 香港灣仔灣仔道141號 (電話:2891-2018)

 

野葛菜煲魚尾及凉拌豬耳、蒜泥黃瓜兩款小吃


啫啫生菜煲


鎮江骨


豉汁蒸鱸魚

紫米露甜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綠路閑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湯水 #人際關係 #食譜 #識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