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7-21

下半年內地經濟是否無憂?

  近期港股氣氛不錯,除了是環球政府看似爭相量寬,以及美國延後加息之外,中國市場因素被看好也是一大重點,不少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的下半年預測。不過,內地未來經濟形勢真的是毫無警愓之處嗎?

 

  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早已公布,在樂觀的氣氛中,筆者察覺兩大焦點值得大家的關注:

 

  其一、居民收入增長不敵GDP增速,無可否認,內地經濟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期內經濟下滑的壓力難免加大,進而影響到內地居民收入。不過,筆者認爲還是需要留意這種趨勢會否延續,從而壓抑內需在未來的增長。

 

  其二、活錢變死錢,內地企業看似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大量的資金沉澱在內地企業賬戶中,反照出內地企業對於未來投資預期並不樂觀。企業持幣待投資,大量貨幣流向企業,但是企業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於是把大量的錢留在活期存款賬戶上。

 

  民間資本對於經濟運行情况極爲敏感,尤其是很多民營企業處於産能過剩行業中。在經濟下行重壓之下,民間資本不願投資,持幣觀望是造成近期民間投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儘管企業資金寬鬆,但企業並沒有加快支出,不少資金沉澱在銀行活期存款,成爲死錢,沒有重新轉化爲M2,對經濟正面作用也不大。

 

  不過,中央政府在政策部署上也需要小心,不可强迫民間資本投資,尤其是投在産能過剩的産業上,投進去的錢都會被消耗,衍生更多的問題。在內地經濟結構尚未完成調整前,要化解M1高企帶來的風險,最關鍵的是將貨幣政策調整爲緊縮。要留意的是,轉向愈晚,M1中的企業活期存款愈多,通脹風險也就愈大。

 

  中央政府目前並無採取貨幣刺激措施,筆者認爲政府也不希望利用政策緊縮妨害目前溫和的復甦形勢,所以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中性。目前,內地貨幣政策需要財政積極的響應。一方面,由於中國企業稅負較高,减稅降幅存在空間,另一方面,目前中國政府赤字率較低,可以適當增加政府債務發行,提高財政赤字率。筆者預期內地在下半年還是有降準的機會,至於减息,因對人民幣匯率及資金外流情况有著直接的影響,未免負面衝擊匯率,故此機會不大,投資者在部署上需要留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