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8-11

上市審批權之爭存在秘密嗎?

  上市審批權之爭再次引起投資市場的關注,部分論點甚爲煽情,筆者並無閱讀所有文章,不過筆者在香港從事了25年的上市保薦工作,對證監會及交易所之間的上市權之爭,有深入的理解。當中也沒有甚麽秘密或神秘的事情,在2000年至2003年,當年上市審批權就差不多要移交證監會了,當然後來因爲種種的原因,包括兩方之角力,相關的計劃終止了,但是問題也不是停在這裏。

 

  交易所亦作出了讓步,其後就出現了一個新的體制「雙重存檔制」,所有遞交予交易所上市科的上市申請,交易所亦會抄送一份予證監會,讓證監會間接參與上市審批的流程,給與意見,交易所亦會針對證監會的提問,要求上市申請人回答,但是上市最終的審批權仍是在交易所手中,透過旗下的上市委員會進行審批。

 

  近年不少創業板上市出現問題、無論是企業的業務、財務情况、甚至是發行的承銷方式,出現不少異象,引起市場的詫異,證監會肯定不滿意目前的間接參與模式,希望直接進行審批。亦有人說,交易所自身是上市公司,商業機構,定必追求利潤,故此會把關不力,這理據是否成立,見仁見智。不過,商業機構比較貼近市場,運作上也相對沒有這麽官僚,現有的上市審批模式始終相對彈性,故此,任何改變,定必不受業界歡迎。筆者作爲資深人員,覺得證監會加強參與爲市場趨勢亦有道理,的確存在不少不法分子濫用制度,故此,筆者某程度上歡迎改革,但是如何改革?筆者認爲應該是收緊上市條例,將門檻及規例提高,清晰將條例列明,篩選不良企業,這才是證券的應對之路。

 

  香港新股市場是否做爛市?到底還有沒有吸引力?港股還有沒有未來?香港市場發展多年,已經進入臨界點,未來的發展就是要全面融入中國經濟,成爲中國真正的融資市場,目前,香港市場卡在國際市場及中國市場之間,無法適應中國經濟高速的發展,政策及發展亦無法配合國家的需要,香港市場已經走到拐點,應該選擇全面高速融入中國經濟,監管機構及法規亦應該全面配合及適應國家的需要。

 

  到底是甚麽原因導致了港股估值這麽低、流動性這麽差、老千股這麽多?正如筆者所談,香港市場不中不西,難以分享中國溢價,但又無法吸引享受西方資本全面進駐,局限了市場的發展。港股估值低,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港股的盈利前景又保留,也反映出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的觀點。香港市場差不多全部由國際資金所拉動,本地投資者在價格上全無話語權,這也是一個開放性金融中心需要犧牲的代價。老千股全世界都有,只是近年香港股市也受到A股內地莊家的影響,A股的不合規玩法在香港冒起,部分投資者貪心,不做功課,不看基本面,只看概念、傳言,難免受騙。機構投資者及成熟投資者是絕對不看老千股,大家必須注意。世界是沒有奇跡的,沒有基本面,等同沒有價值。

 

  港股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在香港證監會、在港交所抑或在中國經濟的未來? 筆者認爲香港監管機構應該多瞭解內地的需求,在合法合規的情况下,保留市場的活力及彈性,在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必須爲香港爭取成爲中國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政策需要平衡,效用必須長遠,不可以一面倒地傾向在某一方面。港交所及港股的前景,就是全面融入內地經濟,把握國家企業的需要,發揮國際市場及港股的融資能力。香港市場發展多年,已經進入臨界點,未來的發展就是要全面融入中國經濟,成爲中國真正的融資市場。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股票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