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3-07-31 00:00:00

一個醫生的突破 謝家駒

  •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戈黛羅(Vera Cordeiro)是巴西人,一位年輕的小兒科醫生。她住在市郊臨海的高尚住宅區,每天到湖濱醫院上班。這所醫院服務的是最貧窮的幾個區域,包括拉丁美洲最大的貧民窟。


  戈黛羅處理的是當地常見的疾病:肺炎、肺結核、風濕病、貧血、新生兒缺陷等。由於飲用水或洗澡水受到鼠尿污染,孩子經常出現上吐下瀉、 發燒、黃疸等症狀。戈黛羅發現,她的病童有許多是由單親媽媽撫養,收入低微,住的地方殘破簡陋,欠缺健康與營養的基本常識,對於照顧子女的疾病也是毫無頭緒。


  病童入院接受治療,離院後不久又再度入院,簡直是惡性循環。戈黛羅說,「看著孩子們入院、出院、再住院、最後撒手人寰,重複上演,我再也無法忍受了」。有一天,戈黛羅與另一位母親談話,得悉她的7歲兒子得了腎臟癌,需要接受化療,但這個母親說,兒子最需要的是一張可保暖的毛毯。戈黛羅想,要是病人連毯子都沒有,化療又有甚麼用?她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這種矛盾中掙扎。


更大意義的醫療服務


  1991年10月25日,戈黛羅邀請了50位同工,在她們面前宣布她的計劃,成立一個新的組織「兒童保健重生協會」,專注協助有需要的病童家庭。


  她爭取到醫院方面的合作,提供即將出院的貧童名單。為使病童母親主動配合,「重生」提供半年免費的營養品和藥物,條件是這些媽媽至少每兩個月必須向「重生」辦事處報到一次。


  戈黛羅與病童母親面談時,會了解家庭收入、飲食與其他狀況,加以評分,並進行家訪確認:有沒有自來水?屋頂堅固嗎?有沒有廁所?孩子是否有床睡?衣服夠不夠?


  接下來的半年,「重生」對媽媽進行一對一協助。社工和營養師與「重生」合力擬定治療計劃,設定目標進度,包括屋頂修補、改善病童飲食、宣傳飲水煮沸、改善衞生條件、張羅病童睡床,或準備文件以申請政府協助。


  1991到1997年期間,「重生」的後續服務讓湖濱醫院小兒科病房再次住院的病患人數少了六成,這項成效十分令人鼓舞,如今醫生與護士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治好病人的事情上。


  一開始,戈黛羅就知道,她必須倚賴義工,才能為大量兒童服務。她訓練與激勵人們的方法是,讓他們與兒童產生感情,給他們相當的自由度來解決問題。她發現,大多數義工是中產婦女,她們非常自信,甚得人敬重。


脫離醫院運作「重生」


  然而,「重生」借助重義工的做法,引起湖濱醫院社工人員的猛烈抨擊。他們對戈黛羅說,讓非專業人員對貧窮婦女提供社會支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戈黛羅的答覆是:「讓孩子出院,回到貧民區,不為他們提供任何後續服務,才是不負責任。」一群社工人員向多名醫生主管提出申訴,主管們要求戈黛羅把「重生」的辦事處搬出醫院。戈黛羅據理力爭,但敵不過社工人員的群起反對,最後醫院當局決定要「重生」脫離醫院來運作。


  戈黛羅想到附近的公園,那裏有一座廢棄的馬廄,於是「重生」就在這馬廄重新運作,一步一步地壯大。


  2001年,戈黛羅獲選該年度的巴西「十大傑出婦女」,以及巴西「二十大社會領袖」。2003年年初,「重生」獲得世界銀行全球發展網路的「最具創新力發展計劃獎」,其模式並在多個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廣泛採用。


  戈黛羅是一位醫生,大可以在醫院中工作貢獻所長,盡忠職守,發展事業。但當她發現要服務的對象(貧窮兒童) 根本不能從醫院的服務受益,她便尋找方法,衝破機構及體制上的限制,開創新的服務形式,不惜放棄原來的事業。


  這看似個別事件,但大家可以反省一下,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也可以出現,例如學校、企業、社福機構,甚至政府部門、媒體等。不妨想想:你和我,可以有怎麼樣的突破?

 


謝家駒
仁人學社主席
(摘錄自信報2013年7月27日)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