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21

看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 剖析中國當代藝術40年發展

  • 收藏文章
Text: Helena Hau Photo: M+

 

 

  89大展後的一個走向是全球化的視野,但亦有藝術家為了不被市場主導,以行為藝術、大型裝置為呈現方式。如林天苗的《辮》,結合了裝置與多媒體錄像,去性別化的呈現自己的肖像,再以棉線編織出長長的辮子,控訴對於性別先入為主的印象;另一件大型裝置是艾未未的《洗白》,126件陶罐被整齊的擺放於地面上,這些來自古代的陶罐被刷上了白色的漆,覆蓋了原色及花紋,多年後,有些白漆逐漸脫落,露出原本模樣,表明儘管粉飾了表面,也無法完全掩蓋過去。

 

林天苗《辮》

林天苗《辮》

艾未未《洗白》

 

  從90年代進入千禧年,面對社會背景的轉變,不少作品都進入一個都市化的命題,大量行為藝術、裝置、攝影、錄像等創作不斷出現,以回應全球的當代藝術發展。如藝術家馬六明在象徵權威與堅固的長城中,赤裸身體的行為藝術作品——《芬 馬六明在長城行走》;楊志超以身體作為媒介的作品《烙》,還有孫原的《文明柱》,以抽脂手術提取的人體脂肪覆蓋而成,旨在令觀者感到不安,從而思考現代社會對美的追求。

 

馬六明《芬 馬六明在長城行走》

馬六明《芬 馬六明在長城行走》

楊志超《烙》

 

  Uli Sigg的收藏無疑將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版圖更為系統及完整的呈現,雖然當中有部分藏品惹起爭議,甚至沒有展出,但整體而言,策展路線及循序漸進的鋪排可以清晰看見每個年代的重要轉折點及發展錄像,是一個很不錯的entry point去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走向。然而,關於具爭議性的作品,無可否認,藝術亦不只為一個人而存在,就如艾未未的《洗白》,歷史是無法磨滅的,以藝術形式回應當下社會也是藝術的存在的理由之一。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