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5-03-11 08:00:00

民間力量改變獄中兒童的命運(蔡美碧)

  尼泊爾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該國有25%人活在國際貧窮線下,即收入低於每天一美元,缺乏社會安全網的保障。當地政治動盪, 貪污嚴重,政府缺乏視野,福利措施名存實亡。正因如此,民間力量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念之仁 一生抱負

 

  尼泊爾的兒童福利院規模細小,容納的人數極為有限,寄養制度也不完善。一旦父母被判入獄,年幼的孩子往往被迫跟隨父母入獄居住,否則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便要流落街頭,容易誤入歧途。這些小孩有的一關就十年八載,在品流複雜的監獄內難以過正常的生活,嚴重影響他們身、心各方面的發展。此外,年滿18歲的青年人要按規定離開監獄。他們往往無一技之長,連生計也成問題, 更難以融入主流社會,衍生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鮑沛芭 (Pushpa Basnet) 生長在富裕的商人家庭,自小生活無憂。她在聖沙維爾大學攻讀社工,其中一項功課便是到加德滿都女子監獄參觀。監獄的環境惡劣,每天只供應一小時食水和每人每天30克的米,女囚犯經常要為爭奪物資和食水打鬥。但最令她震驚的是:監獄中竟然住著一班小孩子。他們沒有犯事,祇是跟隨被判監的母親在獄中生活,有些則是在獄中出生。其中一個可愛的小孩子,讓沛芭抱了一下,並用小手拉著她的圍巾不放。當她跟小孩子無邪的眼光相遇時,沛芭深受感動,令她下定決心為這些無辜的孩子做點事,不再讓他們生活在監獄中。

 

  那時沛芭才21 歲,是位不見經傳的大學生,全無工作經驗,有的祇是一股火熱的心和改變現狀的勇氣。沛芭知道如果向政府提出照顧獄中小孩的構想祇會處處碰壁,問題不會得到改善。她決定身體力行,把獄中的孩子帶到監獄外過正常的生活。父母起初極力反對,因為她既無照顧孩子的經驗,更無資金支付他們的生活費用。不過家人最終還是支持她的決定。有關當局、獄吏、甚至身為父母的犯人,對她都半信半疑,大家認為這樣年輕的少女不會做出實事來。但沛芭沒有氣餒,她親自去到不同的監獄,游說在獄中的父母,說服他們將孩子交給她照顧。兩個月後,她租了一個單位,開始照顧5名小孩。她每天早上到監獄領孩子到中心,下午把他們送回監獄。

 

  在家人和朋友支持下,沛芭籌了約900 美元,在2005年成立了非牟利機構「幼兒發展中心」(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Center),提供日間照顧服務,成為尼泊爾首間專門服務獄中孩子的機構。

 

蝴蝶之家讓孩子蛻變成長

 

  中心在加德滿都的女子監獄附近設有日托服務,讓5歲以下的幼童在日間參加幼兒班和吃一頓富營養的午膳;下午則回到被囚的母親身邊。在2007年,沛芭成立了「蝴蝶之家」(Butterfly Home), 讓5歲以上的兒童住宿。

 

 

  「蝴蝶之家」在加德滿都以北約半個小時的車程,是一座三層高的樓房,內裏有睡房、廚房、電腦室、圖書館等。沛芭像母親一樣愛護所有孩子,供書教學,帶他們打預防針,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她不但安排孩子到附近學校上學,中心一日三餐,大多是她親自下廚。孩子都親暱地稱她為「媽媽」。除了上學外,孩子在宿舍一起溫習功課、學習自理和做家務。較年長的孩子會照顧年紀較小的, 訓練他們將來照顧自己和家人。沛芭盡量讓他們過正常的童年生活,但是也鼓勵他們定期探訪獄中的父母,與他們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沛芭深信教育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為他們帶來更多機會。她讓孩子定期與當地的企業家和義工聚會,學習繪畫、音樂、園藝、運動,甚至拍攝紀錄片,使「蝴蝶之家」經常充滿創新和興奮的氣氛。該中心現在有40多名兒童入住。    

 

開拓資源 自力更生

 

  沛芭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毫無創業經驗,唯有在工作中不斷摸索營運模式,遇到問題時則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中心的營運主要靠外界的捐獻,經常捉襟見肘,沛芭不時要變賣自己的物品作補貼。為求自力更生,她和數名員工除打理中心外,還製作工藝品開拓收入來源。孩子們亦幫忙做賀卡,協力維持中心的營運。在2009年,沛芭開始培訓獄中的父母制作飾物、手袋、洋娃娃和其他紡織品, 讓他們出獄後有一技傍身。這些產品出售後所獲得的錢則用作補貼孩子的生活費,使父母感到自己仍然對孩子有貢獻。

 

  10年下來,中心照顧了150多名來自獄中的兒童;其中60名孩子已和出獄的父母重聚。中心的員工會繼續和這些家庭保持聯繫,確保孩子得到適當的照顧;否則孩子可以繼續留在中心,父母則出售工藝品來支付部份住宿費用。

 

  2012年,沛芭獲選為「CNN英雄」,並獲得25萬美元的獎金,讓她有足夠的資金擴充「蝴蝶之家」,容納更多小孩。這個獎項令她的故事得到媒體廣泛的報道,使更多人認識她的工作,令世界認識尼泊爾「獄中兒童」這回事。這些迴響也令當地政府有所改變,主動把孩子送到「蝴蝶之家」, 令她的工作得到有關方面的配合。

 

  「蝴蝶之家」不祇是一所兒童設施,它代表著打破貧窮和罪惡桎梏的民間自發力量,賦予弱勢兒童在一個安全和較正常的環境下蛻變成長。沛芭計劃把她的經驗輸出到鄰近國家,讓尼泊爾和世界各地再沒有兒童要在獄中生活。

 


蔡美碧

作者為仁人學社副主席

Ryyy1515@gmail.com

 

  原文刊於信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放大顯示
有種生活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