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拔罐養生紓痛 患濕疹不宜

拔罐養生紓痛 患濕疹不宜

健康解「迷」

  拔罐療法歷史悠久,不少名人也追捧。早前忙於特首選舉工程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較早時便在fb上載接受拔罐的相片。不過,有中醫師提醒,並非人人適合拔罐,例如濕疹患者、孕婦便不宜進行。

 

拔罐療法歷史悠久,近年不少中外名人也追捧。(iStock)

 

  一般來說,有兩類人士會進行拔罐,一是用來醫病養生,多見於勞動者、多用體力人士。另一用途是治療痛症為主,當然仍需視乎位置及安全性。

 

  註冊中醫師古鎧綸表示,一般來說,頸的後部、背部、肩頸、腰部、肩周炎等都可以用到拔罐;但手掌、腳部就少做拔罐。註冊中醫師王耀初表示,拔罐是一個刺激患處的真空方法。常用玻璃罐,令其真空或減壓,藉以吸附著患處皮膚,目的是刺激患處,常用於緩減痛症、止痛及疏通經絡,通常用在大關節或大面積的痛症,例如肩膊病、腰痛等。

 

春天最適合 愈淺色愈健康

 

  古醫師稱,拔罐一般不宜超過10分鐘,他指現時有很多手法進行拔罐,例如用玻璃罐做火罐、真空抽氣、竹罐等。當中療效最好是火罐,因它能透過刺激皮膚,快速充血;竹罐則較天然;抽氣罐則方便家用,但效果最差。

 

  另外,一般拔罐(除了走罐外)並非愈痛愈好,反而要以舒適為重。如感到疼痛,不是正常反應,但較多脂肪的肥胖人士,配合較強火力的火罐,則可能會感到疼痛。古醫師補充,相比針灸療法等,春天最適合做拔罐。春困濕氣重,亦會影響拔罐後皮膚呈微紅色。

 

  愈淺色可能代表愈健康,不過也要視乎拔罐火力、時間長度。但如屬瘀黑色,或皮膚印很久才消散,是不太健康。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