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你留意過大便嗎?】 每周少於3次、非軟條狀皆不健康!

【你留意過大便嗎?】 每周少於3次、非軟條狀皆不健康!

健康解「迷」

  排便時,可有留意是條狀還是粒狀?原來大便形態可看出你有幾健康!據中醫師臨床估計,因排便困難求診的病人中,多達半數人的大便屬不正常,即粒狀、爛便或水狀便等。西醫則指,不正常排便亦是便秘的一種,或跟壓力、飲食習慣有關,提醒患者少吃太鹹食物,多慢跑幫助腸道蠕動。

 

 

 

每周少於3次 非軟條狀皆不正常

 

  大便的形態、顏色、氣味,甚至是排便的次數,都會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中大醫學院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表示,根據外國研究,每周排便3次或每天3次內均屬正常,相反,若每周少於3次或一天排便多於3次,會被視為不正常。

 

胡志遠教授

 

  他說,本港約在10年前曾進行大型社區研究,當時有60萬港人患有不同程度便秘問題,「如大便形態不是軟條狀、排便次數少、次數正常但時間長、排便後仍有便意或很用力才可排便等」。

 

中醫陳圳堅

 

  註冊中醫師陳圳堅指,大便形態大致分4類,包括軟條狀、粒狀、爛便及水狀便,除第一類外,其餘均屬不正常的情況,「因排便困難求診的病人中,多達半數人的大便不正常。」他分析,或跟港人愛吃刺身、凍飲、燒烤、火鍋等飲食習慣有關。

 

 

 

壓力飲食習慣 影響腸道蠕動

 

  胡志遠教授說,不少便秘患者均屬隱性病人,「有苦自己知」,多數患者受壓力、飲食習慣影響腸道蠕動,經常覺得腹部「谷住谷住」、生活質素受影響、即使吃很多蔬果都未能解決問題,或有人的胃口轉差。他說,患者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有便秘,即使知道,「只會自己買藥,而唔去求醫」。

 

醫生指出,缺少水份會令腸道活動力不足,造成便秘問題。(iStock)

 

  若患上便秘問題,如何解決?胡教授稱,最基本是每天喝足8杯水,即約2公升的容量,「多吃水果、蔬菜,有時可吃油脂的食物,如點心」。他提醒,有人或會偏愛「重口味」,但原來吃得太鹹,會令腸道減慢蠕動,加劇便秘情況。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3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