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暖身恩物 | 天文台:天氣進一步下降!保溫瓶出動!點提升保溫效能?邊4類飲品唔放得?

暖身恩物 | 天文台:天氣進一步下降!保溫瓶出動!點提升保溫效能?邊4類飲品唔放得?

健康大晒

  近日天氣突然轉冷,天文台更謂明天氣溫進一步下降!大家紛紛出動打底衫、圍巾等保暖衣物,終於有入冬的感覺!對抗寒冬,保溫杯、保溫瓶必不可少,無論在辦公室還是街外,隨時隨地飲一口熱飲頓時令人暖在心頭。保溫瓶雖然方便,卻並非所有飲品都適合載進去,裝錯飲品除了損害保溫瓶,還有機會滋生細菌!到底使用保溫瓶有何注意事項?又該怎樣清潔呢?

 

保溫瓶要避開4類飲品

 

  保溫瓶保暖又得、保冷亦可,使用時想延長保溫時間,是有小秘訣的!可先倒入少量沸水或冰水進行預熱或預冷,將水倒去後再倒入熱或凍飲品,那就能提升保溫效能。不過,如果你不理飲品特性全部倒進保溫瓶,不但有機會影響飲品味道,還會增加食物安全風險!以下幾類飲品就切記不宜以保溫瓶盛載:

 

1.酸性飲品

 

  消委會指酸性飲品如西柚汁、橙汁等果汁飲品或乳酸飲品,長期置於保溫瓶容易變壞。

 

2.有氣飲品

 

  汽水等碳酸飲品含二氧化碳,若以保溫瓶裝載,或因內部壓力過大,開蓋時令飲品噴出。

 

3.牛奶、豆漿

 

  飲品放於保溫瓶內,多數都會放置多個小時,慢慢飲、慢慢歎,但隨著時間過去,牛奶、豆漿這些高豆白質飲品容易變質,滋生細菌,不宜以保溫瓶裝載。

 

4.茶、咖啡

 

  茶與咖啡味濃、色深,消委會不建議用保溫瓶長時間盛載茶與咖啡,易令味道和顏色殘留,增加清洗困難。

 

 (iStock)

 

保溫瓶易生燙傷、「爆炸」意外!

 

  今年年中內地曾發生保溫杯意外,有人用保溫杯沖泡紅棗水後長放十多天,打開時卻引起「爆炸」,被杯蓋擊中右眼,使眼球破裂。有專家指因保溫瓶長期密封,杯內飲品或因發酵作用而增加瓶內氣壓,使杯蓋「爆炸」!為安全起見,保溫瓶內食物及飲品都不宜長放,不但容易變壞,還有機會釀成意外。

 

  「滾水,小心!」保溫瓶內裝熱飲,最常見的意外還有燙傷。裝水時切忌「貪心」裝得太滿,否則在關蓋時或使熱水溢出,導致燙傷;而瓶蓋長期浸在熱水內,亦會使蓋塞的塑膠硬化,影響密封性,或損保溫能力。消委會建議,加水時熱水水位低於蓋塞10mm就最安全了。

 

  飲用時應在平穩的情況下打開保溫瓶,切勿傾斜時打開,熱飲易因快速流出而致燙傷,同時亦應避免在臉部附近按下開蓋按扭,被熱水濺到!有時保溫瓶裝著熱飲,按鈕或會變緊而難以按下,消委會指應先將瓶蓋扭鬆,容許空氣流入瓶內,然後才按下按鈕,飲用前記住將瓶蓋重新扭緊,免生意外。

 

萬能蘇打粉去保溫瓶異味

 

   保溫瓶裝了不同飲品,容易殘留氣味和污迹。消委會教大家用「萬能」小蘇打粉(baking soda)去除異味!先用熱水裝滿保溫瓶,加入一小匙蘇打粉,浸泡30分鐘至1小時後沖洗乾淨。如果發現保溫瓶內膽有斑點,不一定代表保溫瓶「變壞」,或因熱飲殘留的鹽份或水中的鐵質氧化而成,只要加入以溫水稀釋的食用醋並浸泡30分鐘,就能去除斑點。

 

  清洗保溫瓶,百潔布加漂白劑一定洗得最乾淨?千萬不要!無論用漂白劑或含氯的洗潔精,抑或用百潔布、鋼絲球或硬質刷,都有機會損害不鏽鋼表面、刮傷內膽!最好用軟布、軟刷、海綿,並用上溫和的洗潔精洗刷,減低損害。除了內膽,別忽略瓶蓋的縫隙,有機會積下不少污漬!清洗時,應拆下瓶蓋的密封膠圈,晾乾後記得裝回原位,避免滲漏。

 

下頁:燜燒杯使用貼士!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