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廖啟智逝世】廖啟智不敵胃癌病逝!智叔不煙不酒、常做運動仍患胃癌?有哪些潛在致病因素?

【廖啟智逝世】廖啟智不敵胃癌病逝!智叔不煙不酒、常做運動仍患胃癌?有哪些潛在致病因素?

健康大晒

  曾兩奪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廖啟智「智叔」去年12月確診胃癌,經治療後上周病情曾好轉,並轉為低調養病。正當大家以為不久後就能在幕前再見智叔,昨日(28日)卻突然傳出他病危消息,最終智叔不敵癌魔,終年66歲。

 

  太太陳敏兒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指,智叔去年時常跑步,惟12月吃東西感到胃脹,經身體檢查後才發現患上胃癌。智叔不煙不酒,又經常做運動,有甚麼潛在因素增加患癌機會?

 

(《教束》劇照)

 

  胃癌是本港癌症第6號殺手,2018年導致687人死亡,當中男性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較女性高。與大部分癌症一樣,胃癌初期病徵不明顯,患者主要感到上腹持續隱隱作痛或脹悶不適,而症狀在吃飯後更為加重,因而容易被誤認為「消化不良」,而延誤治療;當患者察覺患病時接受治療,很大機會病情已達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

 

  雖然胃癌徵狀不明顯,甚至與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部疾病病徵相似,但嚴重程度卻相差甚遠,如有持續出現懷疑症狀,比起自己判斷病情,還是應盡早向醫生求診,尋求專業意見:

 

• 持續消化不良或胃灼熱

• 食欲不振

• 體重無故下降

• 吞嚥困難

• 胃痛

• 打嗝

• 感到胃脹(尤其是進食後)

• 噁心、嘔吐或吐血

• 糞便帶血或者呈黑色

• 無故感到疲倦

 

如何診斷?

 

  診斷胃癌,最常見透過胃內視鏡檢查,即是照胃鏡;病人需在檢驗前一晚午夜12時後暫停進食或飲用任何飲品,醫護人員會將內視鏡經病人的口及食道伸入胃部檢查,如有需要會經胃鏡抽取胃組織作病理化驗。若顯示患癌,醫生會進一步進行電腦掃瞄,看看癌細胞有沒有擴散至其他部位。

 

  現時治療胃癌最普遍是做胃部切除手術,若病變僅限於胃黏膜和黏膜下層,切除手術的治癒率可高達九成。除了切除手術,醫生還會以化療、放射治療及標靶藥物輔助治療。病人在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飲食習慣需作出調節,要少吃多餐,如從每日三餐增至每日六餐,避免每餐過飽,否則有機會出現嘔吐、腹瀉、暈眩等情況;並要選擇較易消化的食物,而且用餐時及進食後避免飲用任何飲品,增加食物在胃腸的逗留時間,幫助吸收。

 

(網上圖片)

 

  不過目前仍未清楚胃癌為何出現,綜合醫管局智友站及香港防癌會的資料顯示,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癌機會:

 

  1. 年齡:患癌風險隨年齡增長,50歲後患胃癌風險更高。

 

  2. 性別:男性患癌機會是女性兩倍!

 

  3. 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或以高脂肪飲食為主,少吃蔬果,都會增加胃癌風險。

 

  4. 疾病:胃部有瘜肉、曾進行胃部切除手術、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等患胃癌機會較高。

 

  5. 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6. 吸煙及過量飲酒:吸煙者患胃癌機會較非吸煙者高;現時全球有11%的胃癌個案由吸煙引起。

 

  7. 家族遺傳:有家族病史患癌風險高兩倍!

 

  年齡、性別、家族遺傳等因素不可控,但飲食及生活習慣卻可改變,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

 

  1. 多吃新鮮蔬果:十字科類蔬菜(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以及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每日最少吃2至3份。

 

(網上圖片)

 

  2. 減少吃高鹽食物:加工及醃製、燻烤類食物如臘腸、火腿、煙肉等含致癌化合物,應盡量少吃。

 

  3. 健康烹調方法:避免燒焦肉類及魚類;多用香草及香料作調味。

 

  4. 恆常運動

 

  5. 保持個人衞生,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6. 定期檢查:若近親曾患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做胃鏡檢查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