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小產調養】流產小產後需要「坐小月」!先「排瘀」後補氣血,飲炒米茶、滴雞精啱唔啱?

【小產調養】流產小產後需要「坐小月」!先「排瘀」後補氣血,飲炒米茶、滴雞精啱唔啱?

健康解「迷」

  婦女懷孕時生理變化大,分娩後體虛需要坐月調理身體,若然不幸流產、小產,之後的護理同樣重要。有中醫師指出,婦女流產後亦需要「坐小月」,日數介乎7至20天不等。調養首要排瘀,等惡露乾淨後便調養補氣血,若處理欠妥善,後果可大可小,輕則出現月經異常、痛經,嚴重者則會變成不孕。

 

中醫廖穎琪

 

  元培醫館註冊中醫師廖穎琪表示,中醫學上,在妊娠12周內,若胚胎自然流產,會視為「墮胎」;妊娠12至28周內胎兒已成形,這段時間若自然流產,則視為「小產」。

 

損傷氣血 致日後月經異常

 

  至於小產連續發生3次或以上,便稱為「滑胎」,即西醫所指的習慣性流產,孕婦應在再次懷孕前3至6個月調理,懷孕後亦應進行保胎治療。

 

流產令子宮受傷,若欠缺妥善調養,可令往後出現月經異常、痛經等問題。(資料圖片)

 

  孕婦不幸流產,心理易長期陷入悲傷情緒,例如情緒不穩定、情緒低落,焦慮不安、自責、有罪惡感等,其生理影響亦不容忽視。廖穎琪稱,不論是人工或自然流產,均損傷氣血,令孕婦處於「多虛多瘀」狀態。若子宮受傷,又欠缺妥善調養,可令往後月經異常、痛經,甚至影響子宮內膜恢復,厚度變薄,宮腔黏連的機會高,恐不利未來胚胎着床,最嚴重可造成不孕。

 

進補方法 按各人體質需要

 

  廖穎琪續稱,婦女流產後「坐小月」調養首要排瘀,等惡露乾淨後調養補氣血。與分娩後一樣,應避免操勞、多休息等;食療宜補氣血,建議飲用炒米茶,因炒米健運脾氣,脾主統血,又主運化。同時可按身體恢復進度,服用不同中藥材配方的炒米茶,有助吸收補品、氣血恢復。

 

中醫陳俊傑

 

  另一位註冊中醫師陳俊傑表示,如本身身體無大問題,自然流產1至2次,影響亦不太大;惟進行人工墮胎即刮宮手術或以藥物流產,則較傷身。陳續說,婦女流產後調養身體,着重先清「垃圾」,即去瘀或毒,之後才可進補,但進補方法絕非飲用滴雞精,因飲用滴雞精也要按各人體質需要,並非人人適合。

 

  陳俊傑又稱,以往曾接觸多位懷孕不足8周的女士,在人工流產後致舊病加重,包括濕疹、頭暈、關節痛等,故提醒流產後的護理不容忽視,否則隨時「手尾長」。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