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參加倫敦馬拉松,賽前最後一周衝刺!為何攝取碳水化合物要先減後加?

參加倫敦馬拉松,賽前最後一周衝刺!為何攝取碳水化合物要先減後加?

馮華添
馬拉松週記

  筆者於上半年,曾經因疫情不斷變化,認為出外參加馬拉松比賽後,回港需要在酒店檢疫可能維持一段長時間,會成為海外旅遊新常態。剛巧筆者也要參加已經延期兩年,安排在10月2日的倫敦馬拉松比賽,所以決定親身體會檢疫過程。筆者在7月前已經預訂了七晚檢疫酒店,並於本月初,尋找於倫敦登機回港前,要進行核酸檢測的機構,正因這樣,筆者才體會到「針唔拮到肉唔知痛」的真意。

 

  筆者將於本周三出發,下星期三回港,根據朋友提供資料,在網上查閱於倫敦市中心最方便(可能是唯一在倫敦)的一間檢測機構,收費分別為70英鎊(測試翌日晚上10點才有結果)、89英鎊(測試當晚午夜有結果)及129英鎊(測試後4小時有結果)。

 

  由於本港規定核酸檢測是登機前48小時之內進行,筆者可以在下星期日下午4點後進行核酸檢測,但當時應該剛剛跑完馬拉松,未能趕及檢測,所以最快都是星期一早上進行檢測,即是一定要用89英鎊或129英鎊的檢測費,才能配合本港登機要求。回想香港的核酸檢測,因香港政府推行檢測的措施,檢測站多,方便快捷,而且免費,在外地,竟然要付出高昂檢測費,才可檢測。

 

  幸好香港政府剛剛放寬入境政策,於周一開始實施,回港後毋須在酒店檢疫,也免除了在外地登機前的核酸檢測,筆者可以省回7晚酒店及檢測費用,感恩!

 

  雖然新措施是方便了回港人士,但也要小心在倫敦期間被感染,未能登機回港而要在當地入住酒店,也要另訂機票回港,損失也會不少啊!筆者於上星期在電視觀看女王出殯,及上周日的柏林馬拉松直播,電視畫面顯示所經之處皆人頭湧湧,但卻見不到有戴口罩的人。所謂入鄉隨俗,我們若戴口罩出現在他們當中,是否異類,但不戴口罩又怕被感染而未能順利回港,到時真的要執生,隨機應變,盡量減少公開活動。

 

  上期提及馬拉松比賽前最後一周的碳水化合物(醣原)負荷法,有學生問前三天不是儲存,為何不加反減呢?

 

  筆者過往於每一場馬拉松比賽前,都會為參加學生舉行比賽講座,會解釋這三天戒吃碳水化合物,是要執空多些位置,讓後三天儲得更多。筆者把儲存過程比喻為有一架滿載金條的貨櫃車,泊在你的家門前,你可任意領取,直至你的家裝滿金條為止,那麼怎樣才可取得最多金條呢?

 

圖片來源:freepik.com

 

  這三天戒吃碳水化合物,就等如執空家中所有物件,把所有傢俬、雜物,全部可以拆走而不影響建築結構的物件,全部拋棄,然後逐條逐條金條慢慢堆砌,這樣便能擺放最多金條了。

 

  我們頭三天是要執空身體可以儲存的空間,所以會安排第一天早上便要快跑10公里,把儲存在肝臟的醣原首先清空,然後連續三天會繼續消耗儲存在肌肉的醣原,所以頭三天會令體重下降6-8磅,由第四天開始便反過來,首先是少食多餐,適應後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盡量利用能夠儲存的空間,儲得愈多,表現愈好。

 

  至於用六天或七天進行碳水化合物儲存法,筆者覺得沒有太大分別,反而是按需要而定。筆者過往習慣以六天進行,但有需要時也會改變,例如筆者本周三會乘搭晚機前往倫敦,若以六天進行碳水化合物儲存法,這轉長途機便要繼續減吃碳水化合物,相信較為困難。而且在減碳最後期,抵抗力跌至最低點,乘搭長途機未必能夠入睡,捱通宵更容易生病,何況現在疫情嚴重,實在不宜。故此筆者會進行七天方法,在星期三中午便開始恢復進食碳水化合物,讓體力逐漸恢復,也會買定多些麵包在長途機中進食,務求做到最好,令自己跑得舒服一些。

 

  筆者由於3月初曾確診,康復後一直受長新冠後遺症影響,沒有長途練習,所以今次會以順利完成為目標,享受過程!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