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防中風  首要降三高

防中風 首要降三高

醫言相信

  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因沒有明顯症狀,經常為人忽略。這三個無聲殺手,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罪魁禍首,如未能及時處理,對身體可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曾有病人家屬坦言:「一人中風,全家發瘋!」,可見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及影響有多深遠。

  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血管阻塞)及出血性(腦血管爆裂)兩種,前者在香港較常見,約佔七至八成,患者年齡低至四十多歲。他們大多未有年年驗身,連血壓、膽固醇及血糖超標也不自知。為什麼三高會引致中風呢?因三高容易導致粥樣動脈硬化,血管內壁累積脂肪斑塊,而當累積到某一個點,斑塊或會突然剝落,黏附在周圍的血管壁,阻塞血管通道,因而形成缺血性中風。此外,年紀老邁出現心律不正、心臟病、長期吸煙、酗酒或有其他不良嗜好,也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增加中風的風險。

 

  出血性中風即俗稱的爆血管,高危因素也包括血壓高,當血壓過高時,血管或會承受不住而破裂,當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塊,可影響腦細胞。此外,長期酗酒、血管畸形、血小板過低或凝血因子問題,也可誘發出血性中風。

 

小中風風險並不小   恐三個月內大中風

 

  除了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很多人都聽過「小中風」。小中風通常是指缺血性中風的一個警號。中風前,一般會出現說話表達有困難、面部表情不對稱、手腳發麻或乏力等症狀。「小」的意思,是指這些症狀會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原因可能是當時只有一條腦血管被脂肪斑塊阻塞,但有其他血管可補足,或是斑塊因某些原因移動了,令血管漸漸回復暢通。

 

  但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情況不嚴重。根據研究,小中風後三個月內再中風的機會為4%至10%不等,所以應盡快求診,查明小中風的原因及自身的高危因素。

中風影響大腦功能  後遺症因人而異 

 

  中風的後遺症甚多元化,主要視乎受影響的大腦區域,如額葉、頂葉及顳葉受損,可影響語言表達能力;小腦受損,可影響肌肉力量及協調能力;基底核受損則會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及情緒等。若小中風後未有好好控制三高,而出現重覆中風,並導致血管受損、腦細胞不斷壞死萎縮,可引致血管性認知障礙。因此,醫生為病人作詳細檢查後,會因應病人狀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去減低再次中風的機會。如果是普通血管斑塊中風,大多處方一些抗血小板藥物,但如病人本身有心律不正,使用一些新型的薄血藥,或可更有效地預防中風。

 

  最後,如不幸中風,應把握首三個月的復康黃金期,積極進行一連串密集式訓練,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言語治療。再配合三高的管理及飲用有助復原的營養飲品,以減輕再有腦細胞受到破壞。中風的復康過程一般非常漫長,病人家屬應盡量跟醫生及復康團隊保持緊密溝通,或善用社區資源作支援協助,以度過不同的難關。

 

腦神經科專科李至南醫生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