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心臟病成全港第三殺手!長期食藥有損肝腎?高血壓=一定要用藥?醫生拆解6大心血管疾病服藥謬誤!同場:世界心臟日2大活動焦點

心臟病成全港第三殺手!長期食藥有損肝腎?高血壓=一定要用藥?醫生拆解6大心血管疾病服藥謬誤!同場:世界心臟日2大活動焦點

健康大晒

  不少人一聽到心臟病就聞風喪膽,深怕是一個令人突然死亡的疾病,擋也擋不住。事實上,心臟病堪稱香港第三殺手!自2020年起死亡率一直上升,2022年的死亡人數更達至10年來的新高,有6,561人死於此病,高達92%,當中有6成死於冠心病!數據上甚為驚人,但其實及早發現的話,是可以藥物治療,避免高危一族患心血管疾病。不過很多患者對服藥有所謬誤,令病情未能得以控制。究竟可否自行調節藥物?服藥需要服一輩子嗎?即睇心臟科專科醫生解答!

 

  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及血管的疾病,通常因為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阻塞,令血液流動不順而發病,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3籌委會聯席主席梁達智醫生指,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中風及周邊血管疾病等。一般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及年長人士都是高危一族,患者有機會要服用血壓、膽固醇及抗血小板藥物以防止發病!

 

  究竟香港隱藏著多少高風險人士呢? 15至84歲人士當中,有51.9%的人膽固醇過高或患高膽固醇,又有29.5%血壓升高或患高血壓,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上高血壓!這些長期病患足足威脅超過300萬香港人!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早前做了一項調查,發現有73%患者現正服用血壓藥,而正在服用膽固醇藥的患者就更多,高達82%,更有部分人同時服用2種藥物!對抗心血管疾病是漫長的一戰,超過一半患者已服藥5年以上,有21%用藥者曾經自行加減,甚至停藥。有些人擔心定期服藥會出現抗藥性、長期服藥會影響肝腎功能,又有人害怕一旦開展藥物治療就要服用一輩子,究竟這些隱憂是否真確呢?

 

心血管疾病藥物謬誤 ︳1. 長期服用血壓或膽固醇藥物會影響肝腎功能?

 

  答:服用藥物會對肝腎造成負擔,但當肝腎功能正常時,這些藥物的負荷都是可承受的程度。假如患者本來的肝腎功能欠佳,有機會使排解藥物的能力變弱,醫生會視乎患者肝腎的健康程度調整藥物或轉藥,然後密切觀察。別以為不服藥就能把減低藥物帶來的負擔;不服血壓藥的話,血壓過高會破壞腎臟,增加患上慢性腎病及需要洗腎,後果更嚴重!

 

(圖片來源:Envato)

 

心血管疾病藥物謬誤 ︳2. 服藥是「不歸路」 食藥要食一世?

 

  答:調查中有過半患者服藥超過5年,有時難免覺得藥物治療的過程十分漫長,但其實藥物只是幫助身體控制血壓或膽固醇,並不會產生依賴性。除了按時服藥外,患者亦要做適量運動及有均衡飲食,當血壓及膽固醇水平受控及穩定後,就有機會減藥。加上視乎患者有否三高、遺傳或確診時嚴重超標等風險因素,有部分患者有機會完全停藥!因此患者切勿灰心,只要依從醫生指示及定時服藥時,病情就有機會改善!

 

心血管疾病藥物謬誤 ︳3. 血壓超標=需要服藥?甚麼是「白袍高血壓」?

 

  答:是否需服藥,不會由一次的血壓指標來判斷,因為血壓會受不同因素影響,有一個有趣的情況叫「白袍高血壓」,即是見醫生時情緒較緊張,使血壓升高,另外壓力都會影響血壓高低,所以即使血壓超過140/90,亦不代表要立即服藥!醫生一般會嘗試取得更多數據,例如要求病人在家監察一段時間、做24小時血壓監察,再判斷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壓及是否有服藥的必要性。梁醫生又分享:「部分患者血壓過高可由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改善,例如多做運動、戒口等,醫生或會觀察1至3個月,檢視血壓是否回落,再決定是否用藥」。

 

(圖片來源:Envato)

 

下一頁:繼續睇心血管疾病藥物謬誤!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