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2/08/2013

提問領袖學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潘少權

    潘少權

    資深傳媒人,為香港免費報章《晴報》創刊總編輯;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亞洲區中文版總編輯,負責香港、內地、台灣和東南亞出版工作。此前,在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時為《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兼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社長,並主編《ezone》和《置業家居》等雜誌。他又是多本暢銷書,如《九七日誌之當年今日》、《駕車郊遊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經典》、《一分鐘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資、華資、歐資和美資公司工作,閑時外遊,喜歡讀書。

    辦公室政治

    本欄每周一更新

  如果有部門在中途易手,交由我管理,在面對不同的管理文化、人事結構和人脈流程時,要怎樣才能把該部門的「陋習」根除,把「傳統」留下?

 

  基本上我會與該部門每個員工見面,並問以下三個問題:

 

  一、你認為自己的最大優點是甚麼?

 

  二、你認為你部門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三、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解決這個困難?

 

  問題看似簡單,卻足以讓管理人一下子便掌握到部門內的脈搏。

 

  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資產,但大部分老闆或管理人卻只沿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員工的優缺點,然後把這些員工的優點fit入公司的架構內。

 

  他們不直接問員工是因為他們自負,自以為很了解員工。直截了當的問員工,可讓管理人看清楚員工的心。例如甲說我最強的是組織能力,但他在公司做了五年仍只是個行政人員,沒甚發展,那管理人便應從兩個方面去看這個員工。

 

  第一、他可能志大才疏,以為自己掂,實際不是,他的前任上司也看到這一點,所以沒有對他委以重任;第二、他可能真的是龍游淺水,只是前任上司有眼不識泰山,又或打壓他,不讓他出頭。

 

  無論是哪個原因,都可以讓你重新審視每一個人。問這問題的好處是表現出你大方及尊重下屬的作風,容易打破雙方第一次接觸時的隔閡。而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懷才不遇,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同時,還可表現自己的優點,任何人都不會抗拒的。

 

  Peter Drucker曾說過去的領袖可能是一個知道如何解答問題的人,但未來的領袖必定是個知道如何提問的人。辦公室內的管理人說的話多,問的甚少,這反映他們心中早有一套,不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是否問將要接手的部門的所有員工三條問題,便可知悉該部門的一切強項弱項,令你在管理上得心應手呢?我當然簡化了程序,總不能見每個轉過來的員工都只問三條問題,這樣會造成一個毫不尊重別人的壞印象。

 

  不過,美國有一位海軍艦長D. Michael Abrashoff在他接手一艘新式戰艦時,用每人15至20分鐘時間,召見全艦上300名軍人,問他們三條問題:

 

  一、你最喜歡這艘艦的哪一點?

  二、你最不喜歡哪裏?

  三、如果能夠,你會如何改善?

 

  拋下問題後,軍人的答案便成為他改革的內容,並立即付諸實行。他發現用這個方法,並信任下屬去執行,果然產生180度的轉變。

 

  在他領導的20個月內,這艘戰艦只花了75%的預算;他手下的晉升率是美國海軍平均數的2.5倍;他的官兵完成部署訓練的時間是19天,比一般標準的52天少很多;沒有官兵被解職,而上一任主管時則有23人被解職……這些數字的背後,是為美國海軍省下1600萬美元。

 

  正是他向下屬提問了,才發現80%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他能力範圍內可以處理的。僅僅透過他自己改變行動,整艘艦上的表現卻有顯著的改變,從而提高了效率、節省了資源、提升了士氣等。

 

  他的經驗說明了一流管理人要做的,是要透過提問來引發討論,由下而上的提起員工的參與,而不是由上司向下屬說教,或由上而下的告知員工應該怎樣做。世事變化速度快,傳統的權威領導將變得不合時宜,因為縱使公司的最高領導也不可能知悉一切,再告訴員工怎樣做。將員工的意見排除於決策之外,將要付出代價。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講述被情緒困擾真實個案,情緒病最終如何走出低谷?► 即睇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