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6/02/2014

看好中國IT業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中國的IT業,正在進入一個井噴式的增長時期。依靠於國內市場和產品技術換代,筆者認為中國IT行業進入了黃金期,他們與世界一流技術、產品之間的差距迅速收窄,點面上的突破已經帶來全產業鏈的躍進。二十年間,中國IT行業已經由初級模仿制者蛻變成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業者。

 

  在本世紀初,中國IT行業與世界一流水平的企業與產品相比,差距起碼有十年,在不少領域差距超過二十年。五年前,在全球金融海嘯中,對手的研發投入減少了,市場萎縮了,中國的IT行業資金投入卻大步趕上。據美國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中國的行業R&D於二零一三年增加22%,達到2840億美元,少過美國的4650億(新增加4%),卻超過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研發投入上的強勢,令中國的行業龍頭如聯想、華為、中興在國際競爭中站穩了腳跟,迅速蠶食市場份額。新崛起的小米手機、阿里巴巴、WeChat更已貼近世界最尖端的產品,個別功能上開始引領潮流。

 

  國內市場,是中國IT行業崛起的利器。除了美國市場,世界上沒有哪個市場具有中國購買力的容量,其增長性更強過美國。相對封閉和迅速擴大的國內市場,哺育和壯大了中國的IT行業。移動時代的到來,令曾經落後的中國IT行業展開「蛙跳」式的追趕與超越。引進台灣及其它國家的人才,加上本土人才的成熟,使企業技術具備了局部創新的實力。互聯網上的開放,讓一些網企坐大,資金實力雄厚,先是複製海外成功模式,再走符合國情的創新,e-商業在中國猶如噴薄欲出的朝陽,充滿活力和希望。

 

  去年最讓筆者感到興奮的是,龍頭企業和產品換代帶起了一條條產業鏈,e-商業、IC、遊戲、4G等行業上、下游全面開花,實力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相互競爭、相互扶持,打造出頗具實力的集群優勢,一批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企業家湧現出來。筆者看來,IT行業是中國經濟轉型中,成為第一個有市場、有競爭、有利潤門坎、有規模優勢的新興產業,其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會在今後數年顯現出來。

 

  受中國IT業崛起衝擊最大的,當屬台灣同業。他們的產品、技術類同性最強,又沒有三星、蘋果、亞馬遜這樣的巨企蔭庇。台灣IT業的優勢在於產業鏈上的集群效益,而此正是中國IT行業的新亮點。台灣IT業掌門人多近五十~六十歲年齡,創業和拼搏精神已不如前。一旦台灣IT產業鏈被中國同行沖散,台灣經濟前景堪憂,台灣政策制定者對此似乎並沒有多少危機感。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