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4/11/2014

中國降息出人意外 日本選舉請君入甕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市場動盪依舊,牽動市場神經的仍然是變得更難捉摸的央行政策,不過上周的主角就變成中國人民銀行,配角是德拉吉。中國央行週五突然宣佈降息,令不少觀察家、分析員跌眼鏡,帶動仍未收市的美歐股市上揚,帶動大宗商品和商品貨幣上揚。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也以認真的語調表明,他準備好作出進一步的寬鬆措施來抗衡增長與通脹的下滑,歐洲股市上升,歐洲國債好調,意大利國債利率竟然回落10點。上周在各國央行鴿派言論和招數的助攻下,風險資產全線造好,美股創下新高,美元攀上四年高點,布倫特石油價格企穩80美元樓上,銅等大宗商品錄得近月來罕見的強態,黃金亦止跌反升。同時美國、德國、日本國債一齊唱好。這種資產價格全面走強破除了不少平時負相關的價格走勢上的定式,顯示出市場的強烈信心,儘管上周各國經濟數據中大多數都差過預期。

 

  上週五全球市場對中國人民銀行減息的關注,在筆者20年的職業生涯中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央行動作的時機出人意料是其中一個原因,不過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無論中國需求還是中國風險均是今年市場的關注焦點,不少基金經理更將中國看成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今全球增長格局已趨明朗,美國一枝獨秀、中歐日各有難念的經。相對于歐日,中國經濟增長的能見度更低,債務違約風險更難量化,央行的舉止更難捉摸,其對全球實體經濟的潛在衝擊更強烈。筆者對降息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幫助不是太樂觀,但是就像過去五年不斷的QE,相信在市場還是可以製造出一陣炒作的喧嘩。

 

  歐洲央行上周啟動ABS購買計劃,同時購入了105億歐元的covered bond,歐式QE已進入全面運作。同時面對增長和通脹雙下滑,德拉吉揚言採取更激進的刺激措施,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奧地利國債利率同創歷史新低。筆者認為歐洲央行在12月會議上應該會按兵不動,但是明年上半年祭出美式QE(即全面購買國債)的機會頗大。德拉吉認為QE政策可以1)增強信心,2)刺激信貸,3)抑制歐元匯率,4)紓緩家庭和企業的資金壓力。歐洲貨幣掌門人顯然比市場更樂觀,筆者認為目前的政策除了對歐元匯率有明顯的效果外,對實體經濟的幫助相當有限。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周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延遲第二次消費稅增稅的推出,同時豪花3萬億日圓向每個家庭派發商品券以彌補能源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安倍政府的民望降到39%的上任以來新低,不過比起戰後其他內閣蜜月期後的支持率仍算高的,更重要的是反對黨出現內訌,比自民黨更不受歡迎。自民黨或輸一些議席,但是繼續執政的懸念不大。此時安倍決定提前選舉,筆者看來是以退為進,趁自己民望未跌到離譜地步之前,以爭議性不大的經濟議題,為自己取得再執政四年的民意授權。如果成功,則在無任何選舉壓力的情況下繼續政策「暴走」,在重啟核電站、修改和平憲法等爭議極大的議題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執意走下去。

 

  本周焦點仍在匯市,以及美國可能出現的消費信心上揚。汽油價格下跌、就業環境改善、股市財富效應,使得密執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和Conference Board 指數均可能大漲。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長可能被略為下方修正,核心PCE通脹預計維持在同比1.5%水平。耐用品訂單數字未必理想不過細節可能不差。歐洲區中,德國IFO料進一步下滑,歐元區HICP通脹預計進一步回軟。德國、英國、西班牙第三季度增長可能無調整。日本的十月CPI同比0.9%、東京十一月核心CPI0.4%,通脹環境繼續消失。工業生產增幅持續轉弱。

 

  本周記每週六刊出,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