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8/08/2016

貸款墜崖是貨幣政策之過?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7月份全中國的銀行總共新借出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數據一公布,市場大嘩。銀行貸款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除了房貸外銀行業在7月份出現淨回籠狀況,這在歷史上極其罕見。

 

  7月通常是企業貸款的小月,承兌票據業務因為受到監管收縮而陷於停滯,去年巨額股市貸款又造成了一個龐大的基數,所以7月份數據有一定的失真,不可完全當真。但是這組數據的確反映出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值得探究。

 

  有效貸款需求才是問題。今年以來,雖然政策意向有過大的波動,中國人民銀行的總體政策口徑是偏鬆的,問題出在貸款市場,而不在央行政策。1)讓銀行有足夠信心放貸的項目愈來愈少。民營企業見不到盈利,國有企業和地方平台彌漫著不作為情緒,銀行找到高品質借貸客戶越來越難。2)經濟下行、產能過剩之下,銀行對實業投資尤其是製造業投資十分審慎,這是銀行的條件反射,是市場行為。這兩點的共同之處,就是借款需求萎縮,直接影響銀行貸款數據。

 

  其實近來人民銀行做了很多事情,只是政策重點放在流動性管理上,而非傳統的利率、準備金率管理上。例如,債市利率持續大幅下降,近期發債的利率水準已經低過銀行貸款利率,大型國企的資金成本大幅下降,甚至民企集資的利率也不像三年前那麼瘋狂了。同時央行的貨幣政策,愈來愈受到匯率的掣肘,象徵意義大一點的利率、存準率一動便可能觸發本幣貶值壓力,加速資本外逃。所以央行著重流動性的數量管理多過資金價格管理。

 

  但是這些並不能解開實體經濟中困局的核心--投資意欲低下。經濟活動不景,借貸需求自然弱,央行再灌水,也是流向金融資產,而非實體經濟,不僅幫不上經濟的忙,反而在製造潛在的金融風險。發改委某部門建議「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在筆者看來,是官員們的傳統思維模式,卻非刺激投資的良方。

 

  本屆政府的經濟政策始終以貨幣政策作主打,財政擴張幾乎消失,國企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鋼鐵廠關了沒有三個月又開工了,新型城鎮化已經不提了,政策舞台上來來回回都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舞姿。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實施逆周期貨幣政策無可厚非,但是政策擴張的乘數效應日漸低下,對實體經濟説明不大。7月信貸數據反映出的正是這種尷尬--企業和銀行對貸款都沒有積極性,剩下央行用盡洪荒之力。讓中國經濟重新走上自主擴張之路,必須重新燃起民間投資熱情,在於開放利潤頗豐的高端服務業,在於允許不同背景企業在競爭中成長。有了新的投資標的,借款需求自然產生。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